【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文章内容

新乡市


[日期:2018-08-03]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168次

【由来】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析汲县之新中乡置获嘉县。东晋太和五年(370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隋开皇六年(586年)析获嘉、汲县地于新乐城置新乡县。《史记志疑》说:“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另一说,取新中乡首尾二字为县名,以新乐城(今新乡县之老县城)为治所,设置新乡县。

       宋熙宁六年(1073年)新乡县废,地属汲县。元祐五年(1090年),恢复新乡县,属卫州。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5日,新乡县全境解放,划出县城扩建为新乡市,为省辖市。1974年1月19日,新乡市改为河南省和新乡地区双重领导,1978年1月11日,新乡市改归新乡地区领导。1986年1月18日,撤销新乡地区,新乡市升格为省辖市。

【沿革】
       尧、舜时期,我国分为九洲,今之新乡、获嘉、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市区属冀州,今之延津、封丘、原阳县西部属兖州,长垣、原阳县东部属豫州。全区是夏族活动的中心区域。相传夏后氏之世,古封父国,即在今封丘县境内。

       商代,大部属殷商畿内地。这时的小城邑有牧(今卫辉市北)、凡(今辉县市南樊城)、宁(今获嘉县西)、鸣条(今封丘县东)、封父(今封丘县西)等。

       周武王灭殷后,分殷畿内地为三个诸侯国,以监殷民,史称“三监”。即武王之弟管叔封于鄘(今市区、新乡县、卫辉市一带),蔡叔封于卫(今滑县、淇县一带),霍叔封于邶(汤阴县东)。武王死后,“三监”叛周,周公讨平“三监”,将其他全部封给他的弟弟康叔,康叔居于卫(今淇县),全区即为卫国地。当时区内的小诸侯国和一些小城邑还有凡、共(今辉县市)、胙(今延津城东三十五里大城村)和封父等。

       春秋时期,今新乡市区、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封丘 、长垣和延津北部当时属卫,延津南部及原阳属郑。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后,晋国逐渐称霸中原,本区全属晋土。

       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 韩、赵、魏三国分晋后,今新乡市区、新乡县、卫辉市、辉县市、获嘉、原阳、延津属魏 ,封丘、长垣先属韩,继尔属魏。周赧王四十九年(前266年)后,全区均属秦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设立郡县制,全区当时设有8个县,分属三川郡和东郡。属三川郡的有修武(今获嘉和新乡市区及新乡县西南部)、汲(今卫辉市和新乡县北部,另说属东郡东境)、共(今辉县市)、卷(今原阳西)和阳武(今原阳)。属东部的有酸枣(今延津,另说先属三川、后属东郡)、平丘(今封丘东)、长垣。

       西汉,全国设司隶部和13刺史部,部辖郡,郡辖县。全区当时设12县,分属2部、4郡。属司隶部何内郡(郡治怀县)的有汲(今 卫辉市和新乡县部分)、共(今辉县市)、获嘉(始置,今新乡市区及新乡县西南部)、修武(今获嘉)4县。属司隶部河南郡(郡治洛阳)的有原武(今原阳)、阳武(今原阳东南)和卷(今原阳西)3县。属兖州刺史部陈留郡(郡治陈留)的有封丘(今封丘一部分)、平丘(今封丘东部)和酸枣(今延津)、长垣4县。属兖川刺史部东郡(郡制濮阳)的有燕(今延津城东北)。

       东汉,除司隶部改为司隶校尉部,河南郡改为河南尹外,其他与西汉大体相同。

       三国时期,全区属魏。设有12县,先后分属3州、3郡、1尹、1国。汲、获嘉、共、修武4县先属司州(州治洛阳)河内郡,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河内郡析置朝歌郡(郡治淇县)改属冀州(治今河北冀县),4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原阳西)、原武、阳武3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东北)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4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

       西晋时期,全区设10县,分属2州、3郡、1国,属司州汲郡的有汲、共、获嘉、修武4县,属司州荥阳郡时有卷(原武省入)和阳武2县。属兖州陈留郡的有酸枣、封丘、长垣3县,属兖州濮阳国的有东燕(今延津境)。

       “十六国”时期,全区先后曾属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等国,当时战乱频仍,郡县区划变化不大,多沿晋制。

       北魏时期,全区设有11县,分属司州(治洛阳)的3郡。属汲郡的有汲、获嘉、共、南修武(今获嘉)4县。属东郡的有酸枣、南燕、封丘和长垣4县。属荥阳郡的有原武(孝昌中复置)、卷和阳武3县。北魏分为东魏、西魏后,全区当时均属东魏。设11县分属3州、 6郡。属司州(治邺,今安阳市)汲郡(治今浚县枋城)的有汲、获嘉、南修武3县,属司州林虑郡(治林县)的有共县。属司州东郡(治滑县老城)的有酸枣、南燕、长垣3县。属梁州(治大梁)陈留郡的有封丘。属司州荥阳郡的有卷县。属北豫州(治成皋)广武郡的有原武和阳武。另外,兴和二年(540年)曾侨置义州和伍城郡于汲县。

       北朝的齐、周对峙时期,全区设有5县分属3郡。属汲郡的有伍城(废义州,省汲县入伍城县)和共县。属广宁郡(治原山阳)的有修武县,移修武(原治今获嘉)治今修武县(北齐废获嘉,后废北修武和山阳,今获嘉及新乡西南归入修武县)。属广武郡的有阳武(北齐废卷入荥阳,废原武入阳武)。属东郡的有南燕(北齐废封丘、酸枣入南燕)、长垣。后北周废广宁郡,于南修武(今获嘉)置修武郡,改阳武属郑州。

       隋统一全国后,全区当时设10县分属4郡,属河内郡的有获嘉(开皇初,废修武郡,改名获嘉,此后,获嘉均指今获嘉县)、新乡(开皇初,始置新乡县,治古新乐城)、共城(开皇六年,共县改名共城县)3县。属东郡(治白马县,今滑县境)的有封丘、胙城(旧称东燕,开皇十八年改名)、长垣(一度称匡城)3县。属荥阳郡的有酸枣、阳武和原武3县。属汲郡(郡治卫县,今淇县东)的有汲(改伍城为汲)、隋兴(今汲县境,开皇十六年置,寻又析置阳源县,大业初省入)2县。

       唐代,实行道、州(府)、县三级体制,全区当时设10县,先后分属2道7州。属河北道怀州(州治河内,短时期曾属都畿道)的有获嘉县,属卫州(州治卫县,今淇县境,贞观元年移治汲县)的有汲(省隋兴入汲)、共城、新乡3县。(武德元年在汲县治义州,辖汲县和新乡,四年废义州,在获嘉置殷州,辖获嘉、新乡、共城等县,贞观元年废)。属河南道滑州(治白马,滑县境)的有胙城、酸枣、匡城,长垣(贞观八年废长垣入匡城)4县。属河南郑州(治管城,即今郑州,一度属畿内道)的有原武、阳武2县,属 州(州治浚仪,今开封西北)有封丘。

       五代时期,全区设10县分属4州、1府。属怀州的有获嘉、共县,属滑州的有胙城,属郑州的有原武,属卫州的有汲县、新乡,属开封府的有酸枣(后唐时曾属滑州)、阳武(后唐属汴州)、封丘、长垣(一度与匡城治)4县。

       宋代,分全国为24路,路辖州(府),州(府)辖县,当时全区设10地县分属3路、1府、3州。属京畿路开封府的有封丘、阳武、延津(政和七年由酸枣县改)、鹤丘(建隆元年为避太祖讳,改匡城为鹤丘,寻复曰长垣)。属京西北路郑州的有原武,属京西北路滑州的有胙城。属河北西路卫州的有汲、新乡、获嘉和共城。

       金时,建5京,置14总管府,共为19路,路辖州(府),州(府)辖县。全区当时设10县分属2路、1府、2州。属南京路开封府的有封丘、阳武、延津(贞佑三年升为延州,州治今原阳城东北延州村,辖延津、原武、阳武)、长垣(明昌五年,因黄河改道,改属大名府开州)。属南京路郑州的有原武。属河北西路卫州的有汲、新乡、苏门(由共城改,大定二十九年改为河平,明昌三年改为苏门,贞祐三年九月升为辉州)、获嘉、胙城(初属开封府,后属卫洲,贞祐五年为卫州倚郭)。

       元代,全区当时设9县,分属直隶中书省和行中书省。属直隶中书省卫辉路的有新乡、汲县、获嘉、胙城4县和辉州(省苏门县入辉州)。属直隶中书省大名路的有长垣,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汴梁路(一度称南京路)的有原武、阳武、延津、封丘4县。

       明代洪武初,废行中书省,分全国为京师和13布政使司,并改路为府,司辖府(州),府(州)辖县。全区设10县分属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卫辉府和开州。属开封府的有阳武、原武、封丘和延津4县,属卫辉府的有汲县、胙城、新乡、获嘉、辉县(降辉州为县)5县。属京师开州的有长垣县。

       清代,全区设9县分属2省、3府。原武(雍正二年由开封府来属)和阳武(乾隆四十八年由开封府来属)属河南省怀庆府。汲县、新乡、辉县、获嘉、延津(雍正二年来属,五年废胙城入延津)和封丘(乾隆四十九年来属)属河南省卫辉府。长垣县直隶省大名府。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府设道,河南省设立豫东道、豫北道、豫西道、豫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分别改名为开封道、河北道、河洛道、汝阳道。河北道(道治汲县),辖新乡县、获 嘉、汲县、辉县、阳武、原武、延津、封丘8县,长垣属直隶省大名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道级建制,各县均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除长垣属河北省十一行政督察区,汲县属河南第三行政督察区(治安阳)外,其余均属河南第四行政督察区(治新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底,全区大部分县城沦陷,出现日伪、国民党、共产党三种政权并存局面:国民党政权多属流亡性质;日伪政权分属河南省豫北道、河北省冀南道;抗日民主政权分属太行七专区、八专区、太岳四专区、冀鲁豫四专区管辖。

       抗日战争胜利后,太行八专区改为四专区,辖获嘉一部分。辉县、汲县、新乡、原阳及获嘉一部分归太行五专区管辖。延津、封丘归冀鲁豫四专区管辖。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军队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抢占了全区大部分县城和农村,并恢复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国民党统治区地面。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解放了延津、封丘、长垣,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解放了获嘉、汲县、原阳以及新乡县广大农村。同年11月7日,汲县改为卫辉市(次年撤销)。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在新乡县境设置新乡市,归大行行署新乡专署领导。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新乡县县城获得解放,至此,全区获得彻底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大行、太岳及冀鲁豫区,成立平原省,辖新乡、濮阳、安阳、菏泽、聊 城、湖西等6个专区和新乡、安阳两市。新乡市为平原省省会。太行四专区改为新乡专区(驻焦作),获嘉、辉县、汲县、新乡、延津、原武、阳武7县归其领导,封丘、长垣归濮阳专区。1950年3月13日,原武、阳武合并为原阳县。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撤销,新乡、安阳、濮阳专区改属河南省,新乡市归河南省直辖。同时新乡专署迁驻新乡市,所辖除封丘、长垣归濮阳专区外,其它各县均归属新乡专区。1954年6月21日,濮阳专区撤销,封丘、长坦改属新乡专区。1955年2月18日,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1958年4月8日,新乡、安阳两专区合并为新乡专区,全境属之。

       1960年1月撤销新乡县,8月撤销获嘉县,两县并入新乡市。1961年10月,恢复新乡、获嘉二县建制,同时新、安两专分治。新乡市和获嘉、辉县、新乡、汲县、原阳、延津、封丘归新乡专区;长垣县归安阳专区。1967年12月8日,新乡专员公署被新乡地区革命委员会取代。1974年1月19日,新乡市改为省地双重领导,1978年1月11日,又改归新乡地区革委会领导。1979年9月19日,新乡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新乡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9月1日,新乡县和汲县划归新乡市领导。获嘉、辉县、原阳、延津、封丘仍隶属新乡地区。1983年9月1日,安阳地区撤销,长垣属新设的濮阳市。1986年1月18日,撤销新乡地区,将辉县、获嘉、原阳、延津、封丘5县划归新乡市管辖。1988年10月,汲县改为卫辉市,辉县改为辉县市,隶属关系未变。至2018年,新乡市下辖卫辉市、辉县市、新乡县、获嘉县、原阳县、延津县、封丘县、长垣县,城区设有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凤泉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工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