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春秋,地属郑国,置廪延邑,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秦将蒙骜伐魏,取燕、虚、廪延等20余城,置东郡。同年,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酸枣县地处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
【沿革】
夏分九州,今延津地属豫州。商代,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小屯)后,此地属畿内地。
西周时期,境内有燕、胙、棘津。武王灭商后,分殷畿内地为三个诸侯国,以监殷民,史称“三监”。武王死后,“三监”叛周。成王三年(前1038年),“三监叛乱”被平后,遂撤“三监”并为卫,封武王弟康叔为卫侯,境域属卫国。
春秋,地属郑国,置廪延邑,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周襄王将阳樊、原、攒茅之田赐给晋文公,廪延邑属晋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国分晋后,廪延邑属魏国。
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秦将蒙骜伐魏,取燕、虚、廪延等20余城,置东郡。同年,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①。两汉时期,酸枣县属兖州刺史部陈留郡。
三国,酸枣县属魏国兖州陈留郡。西晋,司马炎篡魏后,封曹奂为陈留王,酸枣县属兖州陈留王国,并移治所至今延津西南。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酸枣县并入小黄县。不久,复置酸枣县,属豫州陈留郡。东魏时属司州部东郡。北齐时,酸枣县并入南燕县。
隋开皇六年(586年)酸枣由南燕县析出,复置酸枣县,移治今延津,属豫州部滑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酸枣县属豫州部荥阳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酸枣县属东梁州。武德三年(620年),析酸枣、胙城地置守节县。武德四年(621年),守节县与东梁州俱废,酸枣县属河南道滑州。
五代后梁时,酸枣属东郡开封府郑州;后唐时属滑州;后晋时属开封府郑州。
宋政和七年(1117年)以酸枣县地处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②,属京畿路开封府。
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延津为延州,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属南京路开封府。
元至元九年(1272年)废延州,延津县仍属南京路开封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南京路改称汴梁路,延津县属之。
明代,全国设13个布政司,改路为府,司辖府县。延津县属河南布政司开封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延津县由开封府改属卫辉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县③并入延津县。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府设道,延津县属豫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豫北道改为河北道,延津县属之。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洋政府统治结束,河北道废,延津县属河南省豫北第一行政长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河南省撤销行政区,延津县属河南民政厅。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8月,河南省划为14个行政督察区,延津县属于第十三行政督察区。10月,河南省改划11个行政区,延津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新乡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18日,日军侵占延津县城。11月1日,成立日伪县政府,属伪豫北道。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国民政府再次进行区划调整,延津县属第十三行政督察区(驻滑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中共建立延津县和卫滨县。8月15日,侵华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20日,冀鲁豫边区部队,收复延津县城。9月,国民党八十六军三五五团占据延津县城,也成立县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10日,中共冀鲁豫四地委撤销卫滨县建制,所辖105个村庄并入延津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28日,人民武装收复延津县城,但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5日,延津县才全境解放。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0日,平原省建立,下设八个专区,延津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
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撤销,延津县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67年12月8日,新乡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12月25日,延津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政府,隶属新乡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9月19日,新乡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成立新乡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12月13日,撤销延津县革命委员会,重建延津县人民政府,属新乡地区行政公署。1986年1月18日,新乡地区撤销,延津县划归新乡市管辖。
【注释】
①《水经注》云:“天子建国名邦,或以河名,或以山林,故豫章以树氏郡,酸枣以棘名邦,故曰酸枣。”
②《水经注》云:“河水东至酸枣县西,濮水出焉。河水又东北,统称延津。”
③胙城,周为胙国,周公旦之弟六子伯分封于此。春秋时,胙国为南燕国所灭。南燕国附属晋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国分晋后,南燕国附属魏国。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秦将蒙骜伐魏,取燕、虚、廪延等20余城,置东郡,以原南燕国地置燕县。西汉称南燕县,东汉复称燕县,仍属东郡。三国时,燕县属魏国东郡。西晋时称东燕县,属兖州濮阳国。南北朝时,北齐又改南燕县,隶属东郡。隋开皇十八年(589年)改称胙城县,属兖州部滑州,后又属东郡。唐武德二年(619年)以胙城改置胙州,并置南燕县。武德四年(621年)罢州,省南燕县入胙城县,胙城县属滑州灵昌郡。五代,胙城县属滑州灵昌郡。宋,胙城县属京西路滑州;金,属南京路开封府;元,属卫辉路;明、清,皆属卫辉府,至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县并入延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