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哈尔滨市道外区


[日期:2014-02-11]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806次

【由来】
       道外区,原以中东铁路分界,铁道线以西称“道里”,以东称“道外”。道外,原称“傅家店”,因清末同治末年,山东德平人傅宝山、傅宝善等兄弟七人闯关东到此地,开小客店、大车店,后形成聚落,遂称傅家店。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新任滨江厅江防同知何厚琦认为“店”字义狭,将“店”字改为“甸”,故称“傅家甸”。

【沿革】
       道外一带,清代中叶以后属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地。清末添设民官,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初十日(1907年1月23日),吉林将军等奏准,设置滨江厅,管辖傅家店、岗家店(今道外八区)、四家子(今道外十六道街)等地。滨江厅同知朱启经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六日(1907年4月18日)“开篆视事”,厅署设于今道外区南十一道街。隶属哈尔滨关道(即滨江关道)。

       清宣统元年四月十五日(1909年6月2日),改隶吉林省双城府。后因辖区过小,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前后将双城府、阿城县沿江一些地方划归滨江厅管辖。辖区东西宽70余华里,南北长40余华里。同年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

       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将滨江厅改为滨江县,翌年6月将西北路道改称滨江道,遂改隶滨江道。1916年为繁荣傅家店,将四家子(今十六道街)辟为新市街,并逐步扩展到二十道街。同年12月,滨江县署移驻四家子。1919年将阿城县的圈河、太平桥一带划归滨江县管辖,辟为商埠。1929年2月,改由吉林省直辖。同年5月,设立滨江市政筹备处,划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桥为滨江市辖区,滨江县只管农村部分,实行市、县分治。直隶吉林省。

       东北沦陷后,1933年7月1日,并入哈尔滨特别市。1938年7月1日,伪哈尔滨市公署公布市区条例,废止保甲制,实施区制,将傅家甸地区(太平桥除外)划分为东傅家区和西傅家区。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将原东、西傅家区合并为道外区。1946年9月,又将道外区划分为东傅家区和西傅家区。1948年7月,市政府决定调整行政区划,将东、西傅家区划分为东、西、北3个傅家区。1949年10月,撤销北傅家区,分别划归东傅家区和西傅家区,东、西傅家区以靖宇九道街分界。1956年8月28日,东傅家区与西傅家区合并为道外区,同年10月两区正式合并。1958年11月,将原滨江区的松浦乡划归道外区管辖,并改为松浦人民公社。1963年3月,将郊区农村公社划归新恢复的滨江区管辖。

       1972年8月,撤销滨江区,将松浦、前进、万宝3个农村公社划归道外区管辖。1983年至1984年,政社分开,将农村公社改为乡的建制。1985年3月,将松浦乡改为松浦镇,将万宝乡改为万宝镇。2004年3月24日道外区与太平区正式合并,新区名为道外区。区划调整后,原江北三镇划归松北区管理,2006年9月,原阿城市的巨源和永源两个镇划归道外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