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哈尔滨市香坊区


[日期:2014-02-11]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174次

【由来】
       香坊,因清代嘉庆十年(1805年),有河北乐亭人李氏来到这里,开设生产“线香”的作坊,随着生意日益兴隆,李家盖起了砖瓦房,并树起门楼,门楼上刻有"香坊"二字,人们称此地为“香坊”。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月,俄国人修建的中东铁路竣工,在今香坊建成第一个运营站名为"哈尔滨驿"。民国十四年(1925年),哈尔滨驿扩建后,改称香坊火车站。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7月1日,伪哈尔滨市公署,设立香坊区,因火车站名而来。

【附加】
       香坊地区,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田家烧锅"是香坊区最早的名称,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嘉庆十年(1805年),山东黄县人田保辉、田炳辉兄弟一家6口人由河南(指吉林榆树县)来东香坊开荒种地,开办烧锅, 逐渐形成了较大城镇,历史上称"田家烧锅镇"。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7月,田家烧锅镇被俄军焚毁,其名随之消失。

       "老哈尔滨"一名出现在中东铁路建成以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月3日沙皇俄国确定“哈尔滨屯”为筑路指挥中心,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月,建成第一个运营站,此站定名为"哈尔滨驿"。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现哈尔滨火车站建成,哈尔滨火车站迁至南岗,现香坊火车站被改称"旧哈尔滨驿",此地也随之被称为旧(老)哈尔滨。

       "上号"主要是指香坊东部(红旗大街以东)地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玺增之父开设聚源烧锅,同时在埠头区开设分号,称源聚烧锅,聚源烧锅称上号,源聚烧锅称下号。民国二年(1913年)滨江县政府称香坊为上号镇,归属乡一区。

【沿革】
   香坊地区,曾为金国内地的“皇室禁苑”。清末,属阿城县管辖。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俄国人修筑中东铁路,田家烧锅被收买作为铁路工程局驻地,西香坊被划为铁路附属地,中东铁东在香坊设置火车站,称哈尔滨驿。(后来火车总站移至秦家岗,即今哈尔滨站,人们又称香坊一带为“老哈尔滨”。)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十年(1921年)后,中东铁路沿线收归东省特别区哈尔滨市政管理局管辖。民国十四年(1925年),旧哈尔滨驿扩建后,改称香坊火车站,香坊区依此得名。东北沦陷后,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植溥仪建立“满洲国”。伪满大同二年(1933年)7月1日,划归哈尔滨特别市管辖。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7月1日,伪哈尔滨市公署公布市区条例,废止保甲制,实施区制,设立香坊区。下设升永街、六顺街、油坊街、通天街4个城市分区和平房、朝阳、大嘎哈、柳树林4个农村分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香坊区隶属哈尔滨市管辖。1950年2月,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将香坊区改为郊区,全区辖王家店、莫力街、朝阳、平房、新香坊、平新等25个行政村。1952年将双城县平安、平顺两个行政村划归香坊区管辖。

       1953年1月,进行区划调整,实行市区与郊区分设,将农村部分划归新设置的平房区(郊区)管辖,将原香坊区城区改为城市区。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将机电公社划出成立动力区。1959年和1960年,将阿城县石槽公社全部和新乡、舍利公社的10个生产大队划入香坊区。1963年3月,将郊区农村公社划归滨江区。1972年8月,将原滨江区的向阳、幸福、和平3个公社划归香坊区管辖。1984年政社分开,将公社改为乡的建制。1985年5月,将和平乡和成高子街道办事处合并改为成高子镇。2006年8月,撤销香坊区和动力区,成立新的香坊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