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文章内容

廊坊市


[日期:2024-04-17]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498次

【由来】
       廊坊原系一个安次县的自然村。五代时,安次人吕琦(北宋宰相吕端之父)任后晋兵部侍郎,其家乡宅第院大房高,远近闻名,被当地人称为“侍郎房”,久之成为村名,简称郎房。清·乾隆十四年《东安县志》有“郎房,离城三十里,属东北路”的记载。另一说,明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移民于此形成村落,原名琅珐村,以村中之琅珐寺得名,后因用字生僻取谐音改为廊坊。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修通,在村西设站,写站牌为“廊房站”。之后人口渐增,形成了以车站为中心的大村落,继而成镇,亦称“廊房”,并改称原来的“郎房”为“小廊房”。

       而廊坊成为地区以及地级市之名,始于1969年。当年3月25日,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由天津市迁至安次县廊坊镇,1974年1月1日,天津地区正式更名为廊坊地区。1988年9月13日,撤销廊坊地区,改为廊坊市(地级)。

【沿革】
       今廊坊市境域,古称安墟。商代盘庚迁都殷后,境域位于殷正北,燕京戎(今太原附近)之东陲。西周时是北戎燕地。春秋时是北燕都蓟的近畿。战国时期,属燕国,广阳郡、渔阳郡、巨鹿郡分辖。

       秦,北部属渔阳郡(今三河市,大厂、香河县),中部(今安次区、广阳区、霸州市、永清县、固安县)属广阳郡,南部(今文安县、大城县)属巨鹿郡。

       汉高帝三年(前204年)置安次县,始置安次县、文安县(治今大柳河镇东)、东平舒县(今大城县,为区别于并州刺史部代郡的平舒县,加东字),属幽州渤海郡;置方成县(今固安县)属燕国。高帝六年(前201年),置益昌县(治今霸州市策城村),属涿郡地;置潞县(辖今三河市)、雍奴县(辖今天津市武清区、香河县),属渔阳郡。元凤元年(前80年),方成县改属广阳郡,本始元年(前73年),改属广阳国。初元五年(前44年),封广阳王子云为临乡侯、容为西乡侯(侯景嗣免)、发为阳乡侯;永光三年(前41年),封广阳王子婴为益昌侯,各侯国均属幽州刺史部涿郡。

       新始建国元年(9年),广阳王国废为广阳郡,旋改为广有郡,改涿郡为垣翰郡,东汉初均恢复原名。

       东汉建武二年(26年),方成县改为方城县,属幽州广阳国,建武十三年(37年),改属上谷郡。永元二年(90年),文安县、东平舒县改属冀州刺史部河间国。建安末年,改属章武郡。永元八年(96年),废阳乡侯国、临乡侯国、新昌侯国(燕刺王子封地,今高碑店境内),入方城县(辖今固安县、永清县、霸州市)属幽州刺史部涿郡;废益昌侯国(原益昌县)入安次县,安次县由渤海郡改属幽州刺史部广阳郡;潞县(辖今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雍奴县(辖今天津市武清区、香河县),属幽州刺史部渔阳郡。

       三国,属魏国。文安县、东平舒县属冀州河间郡;方城县属幽州范阳郡;安次县属幽州燕国;潞县、雍奴县属幽州渔阳郡。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置章武国,为国治东平舒,文安县、东平舒县属之。置长乡县(辖今固安一部),方城县、长乡县属幽州范阳国;安次县、潞县、雍奴县属幽州燕国。

       东晋十六国,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辖地。南北朝北魏时,属幽州。改长乡县为苌乡县。方城县、苌乡县属幽州范阳郡地;东平舒县改为平舒县。文安县、平舒县属瀛州章武郡地;潞县、雍奴县属渔阳郡地。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方城县、苌乡县入涿县。安次县属燕郡地,其余不变。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渔阳郡、燕郡、章武郡。安次县、雍奴县、潞县属幽州;文安县、平舒县属瀛州。开皇九年(589年),析涿县,废方城县置固安县(县治今固安镇)属幽州。大业三年(607年),安次县、雍奴县、潞县、固安县属涿郡;文安县、平舒县属河间郡。大业七年(611年),析安次、固安二县地置通泽县,属涿郡。同年,析文安、平舒2县地,置丰利县(治今文安镇),属河间郡。

       唐,属河北道蓟、幽、莫、瀛四州。武德元年(618年),安次县、固安县、雍奴县、潞县属幽州。武德二年(619年),析潞县置临泃县(县治今三河市城区),属玄州。武德四年(621年),固安县属北义州,平舒县属景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玄州并入幽州,撤临泃复入潞县,属幽州;省丰利县入文安县,属瀛州;废北义州,固安县改属幽州;废景州,平舒县改属瀛州。如意元年(692年),析安次、固安2县地,置武隆县(辖今永清县、霸州市)。景云元年(710年),改名会昌县。景云二年(711年),文安属鄚州。开元四年(716年),析幽州潞县东部置三河县,属幽州。开元十八年(730年),改属蓟州。天宝元年(742年),罢州改郡。会昌县更名永清县(辖今永清县、霸州市),雍奴县改名为武清县。永清县、固安县、安次县、武清县改属范阳郡;三河县属渔阳郡;大城县属河间郡;文安县属文安郡。至德二年(757年),罢郡复改州,三河县属蓟州;安次县、武清县、永清县、固安县属幽州;平舒县属瀛州;文安县复属鄚州。大历四年(769年),固安县改属涿州。

       五代十国,三河县属蓟州;武清县、安次县、永清县属幽州;固安县属涿州;文安县属鄚州;平舒县改名大城县,属瀛州。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赂契丹,境域入契丹,属辽。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收复益津关(今霸州市)、瓦桥关(今雄县)、淤口寨(今霸州信安镇),于原永清县益津关另置永清县(今霸州市,县治在今霸州镇)。置霸州,领大城县、文安县、永清县。自是,两永清县南北并立,南属宋,北属辽,辽、宋分治。此时以拒马河为界,北仍属辽。

       辽,境域北部属南京道析津府。会同元年(938年),置香河县(治武清孙村,即今淑阳镇。辖今香河县和天津市宝坻区、宁河县)。三河县、香河县、安次县、固安县、永清县属南京道幽都府。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府为析津府。

       北宋,境域南部属河北东路,霸州、信安军、保定军属之。霸州领文安、大城、永清3县。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淤口寨改破虏军(军制与州同),割霸州之永清、文安、大城3县317户属之;于涿州新镇(今文安县新镇)建平戎军,析霸州之文安县、大城县500户属之。景德元年(1004年),改破虏军为信安军;次年,改平戎军为保定军。景祐二年(1035年),废永清县入文安县,徙文安县治于永清城(今霸州镇)。皇祐元年(1049年),迁回原治(今文安县文安镇)。政和三年(1113年),赐霸州名永清郡,领文安、大城2县。宣和五年(1123年),收复香河县,赐名清化县。宣和七年(1125年),降保定军为保定县;清化县复入金。

       金天会三年(1125年),清化县复名香河县。境域属燕京路析津府。天会七年(1129年),改属河北东路析津府。天德三年(1151年),三河属通州(原潞县)。贞元元年(1153年),境域改属中都路大兴府。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降信安军为信安县。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于益津关置益津县(县治今霸州镇),属霸州。此时,中都路领通州(辖通州、三河)、大兴府(辖香河、安次、永清、武清等县)、涿州(辖固安等县)、霸州(辖信安、益津、文安、大城县)、平州、蓟州、顺州、易州、遂州、安肃州、保州、安州、雄州、滦州。元光元年(1222年),信安县升级为镇安府。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境域属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中统元年(1260年),废镇安府为信安镇,入霸州。中统四年(1263年),升安次县为东安州、固安县为固安州,隶属不变。至元元年(1264年),属大都大兴府。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属中书省大都路总管府。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东安州为东安县、固安州为固安县,省益津县入霸州。三河县(属通州)、香河县(属漷州)、东安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州(辖文安、大城、保定3县),属北平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属北平行省北平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北平府。洪武十年(1377年),省香河县入漷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香河县复置,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三河县、香河县(属通州)、东安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州(辖文安县、大城县、保定县)属北平行省顺天府。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属京师(北直隶)顺天府,治宛平。

       清,境域属京师顺天府,治宛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设四路同知,三河县、香河县属西路厅;霸州(辖文安县、大城县)、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属南路厅。雍正六年(1728年),霸州由直隶州降为散州(县级),属顺天府。其时境域属直隶省顺天府,治宛平。

       民国二年(1913年),改霸州为霸县。民国三年(1914年)10月,撤消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并置津海、保定、大名、口北4个道。东安县改为安次县。民国四年(1915年),保定县改称新镇县。其境域属直隶省京兆特别区(治宛平,辖三河、香河、安次、永清、霸县、固安、大兴、宛平、武清等20县)及直隶省津海道(驻天津,辖文安、大城、新镇等32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南京,将京兆地方和直隶省合并改为河北省,废道制,境域直属河北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日本侵略军强占热河察北,华北危急,河北省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区。次年,廊坊多数县属河北省冀中第五、第六行政督察署。抗日战争爆发后,廊坊境域被日军占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后,中共冀中区委员会成立,时境域各县相继建立了敌后抗日民主政权。此后,境域各县隶属不一,且多变。中共抗日民主政权、日伪政权、国民党政权并立,相互交错,变化频繁。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文安县、新镇县合并,组成文新县,属冀中第五分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大城县属冀中第九分区;文新县、第一联合县、第二联合县、第三联合县四县属第十一分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属冀中第十分区。蓟(县)宝(坻)三(河)、平(谷)三(河)密(云)联合县及香(河)武(清)宝(坻)和通(县)三(河)香(河)联合县隶属晋察冀边区第十三行政督察署,次年底,属冀热辽区行署第一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属冀热辽区行署第十四专署。抗战胜利后,联合县陆续撤销,恢复原来建制。大城县、文安县、新镇县、胜芳市属冀中第九专区,固安县、永清县、安次县、霸县等属冀中第十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国民党河北省政府迁回北平后,将原18个行政督察区调整为14个行政督察区,安次、大城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三河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固安、永清、霸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文安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大城县、文安县、新镇县、胜芳市、青县、任邱县等15县(市)属冀中区第八专区;霸县、固安、永清、安次、大兴、宛平等12县属冀中区第十专区;三河、香河二县隶属未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文安县、新镇县合并为文新县,胜芳市和霸县合并为胜霸县,新城县与固安县合并为新固县,隶属不变。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新固县分开,恢复新城、固安两县建制。12月,胜霸县分开,恢复胜芳市和霸县建制。时冀中行政公署属华北人民政府,下设四个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新雄县归并文新县,复名文安县,仍属冀中区第八专区。安次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县、武清县、容城县、雄县、大兴县、新城县、胜芳市属冀中第十专区。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建立,8月7日,河北省设立10个专区,安次县、永清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武清县、宁河县、宝坻县、静海县、天津县及胜芳镇、汉沽镇、杨柳青镇均属河北省天津专区,专署驻杨柳青镇。三河、香河二2县属河北省通县专区;固安县属河北省保定专区。

       1951年1月,胜芳镇划归霸县。6月,定胜芳与霸县分设。天津专署辖11县3镇,分别为宁河县、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安次县、永清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青县、任邱县及胜芳镇、杨柳青镇、汉沽镇。1953年11月,胜芳镇划归霸县,为县辖镇。时天津专署地址在静海县杨柳青镇,辖1市11县,分别为汉沽市、宁河县、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安次县、永清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青县、任邱县。

       1954年4月,保定专区的固安县划归通县专区。1955年3月,设立大厂回族自治县(12月2日成立),属通县专区。1958年4月28日,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由通县专区划归唐山专区;固安县由通县专区划归天津专区。6月,天津专区与沧县专区合并,称天津专区,驻沧镇。12月20日,撤销大城、文安二2县,划归任邱县;撤销安次县,划归武清县;撤销固安、永清二2县,划归霸县。12月22日,撤销天津专区,划归天津市,天津专区所辖各县改属天津市,机关驻天津市。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并入蓟县,香河县并入宝坻县,属唐山专区。

       1960年4月21日,唐山市所属蓟县(包括三河、大厂两县)、宝坻县(包括香河县)划归天津市。1961年,恢复天津专区建制,受天津市、河北省双重领导。7月9日,恢复安次、永清(含固安)、文安(含大城)3县建制,时辖蓟县、宝坻、武清、安次、永清、霸县、文安、静海,及胜芳镇。1962年3月27日,恢复固安、大城2县建制;6月1日,恢复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建制,隶属天津专区。1963年,胜芳镇降为县辖镇,归属霸县。天津专区辖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安次县、武清县、宝坻县、蓟县、静海县、宁河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以及芦台农场、汉沽农场。

       1967年11月28日,河北省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天津专区改为天津地区。此后至1968年,地区所辖各县陆续建立革命委员会。1969年3月25日,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由天津市迁至安次县廊坊镇,1973年7月,天津地区的蓟县、宝坻县、武清县、宁河县、静海县划归天津市。1974年1月1日,天津地区正式更名为廊坊地区,隶属、辖区未变。1978年8月10日,撤销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廊坊地区行政公署,所辖各县革命委员会相继撤销,恢复各县人民政府建制。1979年3月,芦台农场、汉沽农场划归唐山市。廊坊地区辖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安次县、固安县、永清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

       1981年12月7日,设立廊坊市(县级),以安次县的廊坊镇及南尖塔、桐柏、北旺3个公社为廊坊市的行政区域,隶属廊坊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3月,撤销安次县,并入廊坊市(县级)。1988年9月13日,撤销廊坊地区和廊坊市(县级),廊坊地区改为廊坊市(地级)。廊坊市(县级)改为安次区。1989年4月1日,廊坊市正式建立,驻地廊坊,辖安次区、三河县、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霸县、文安县、大城县。1990年2月20日,撤销霸县建制,建霸州市(县级)。1993年4月28日,三河撤县建市(县级)。2000年3月7日,析安次区的南尖塔镇、万庄镇、旧州乡、北旺乡、白家务办事处及城区内的小廊坊、北大街、北门外新开路街道办事处和北史家务乡的7个村街,设立广阳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