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大厂回族自治县所辖村镇名称由来


[日期:2023-12-1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472次

 1. 大厂镇

大厂:传说,古时这里是一片荒草地,人烟稀少,明初皇家曾在此设过马场,俗称“大场”。最早来这里居住的是孙姓和王姓家族,沿用“大场”之名。明嘉靖年间,海姓先祖海南悉从沧州迁居“大场”,因海南悉在朝为官,随之而来的人逐渐增多,形成了以海姓家族为主的小村落。随着土地的开垦和农作物的收获,为区分麦收的打场,“大场”逐步演化成“大厂”。

侯驸马:建于明永乐年间。因此地原有侯姓驸马墓,先是看坟人在这里定居,后发展成村,故名侯驸马庄。

金    庄:明初金姓在此地定居,后发展成村,金姓为首户,故名金家庄,后简称金庄。

六合庄:明末清初,王姓六户先后从后店迁至此地定居立庄,邻里和睦相处,故名六合庄。

后   店:明初,王姓哥俩来此地立村,当时霍各村后有一座大庙称前殿,因该村位于大庙之后,故称后殿,后演变为后店。

西马庄:明代马姓在此地为顾家看坟,后发展成村,称小马庄。1958年建队时为区分本县重名村,以方位定名,因在马庄之西,故名西马庄。

霍各庄:明永乐年间霍、杜两姓来此地立村,起名为霍杜庄,后杜姓外迁,改名霍各庄。

芦    庄:明嘉靖年间何姓定居何厂,后分支芦庄,1958年芦庄、何厂、东地三个村合建一个生产大队,将三个村统称芦庄。

前丞相:明将领陈元胜于鲍邱河两岸跑马占地48顷,地中有坟,为某朝丞相墓地,后于鲍邱河南北两岸各建一村,河南称前丞相庄,(河北称后丞相庄,今属三河市),1958年以后简称前丞相。

河西营:明初,曾在洵河东西两岸各扎一营,此地为河西营地,称河西营。后刘、王二姓搬迁至此,建舍立庄,循用河西营之名。

小里庄:明永乐年间建村,因村小而李姓居多,故名小李庄。1958年改称小里庄,其意是,距县城不足一里。

小    厂:明永乐年间建村,此地原是一片水洼草地,曾为燕王牧场,因与大厂近而又小于大厂,故名小厂。

小    务:始建于明,因村内有一座庙,名福庆庵,故名务里庵(村里有一座庙的意思)。约在清初,外姓逐渐迁人,李姓居多,改名为李家务,后因与三河县李家务重名,又改名小务。

大马庄:明永乐年间建村,原名马庄,因该地曾为燕王马圈,故名。1958年建大队时,为区分重名村改称大马庄。

于各庄:明末建村,于、刘为大户,故名于刘庄,后因刘姓无嗣,清初改为于各庄。

王必屯:明军皮匠解甲归田在这里定居立庄,名王皮屯,至清初易名王必屯。

东、西马各庄:明初这里原有一座关帝庙,庙中有一尊关公骑坐赤兔马的塑像,后于庙的东、西两侧各建一村,东为东马各庄,西为西马各庄。

袁    庄:明洪武年间立庄,村中袁姓为首户,号称袁老爷,管辖周围几个村,权势很大,故名袁家庄,后易名袁庄。

东、西彭府:明初,彭姓移此立村,名彭家务。1958年以村中关帝庙为界划分两个村,庙东为东彭府,庙西为西彭府。

梁    庄:明初移民至此地,因梁姓是大户,故名梁家庄,后改称梁庄。

西杨辛庄:此地原是一片水草洼地,俗称草甸子,明初,杨姓迁居此地立村,名为杨甸,后有汉族人迁人,为表示回汉两族人民心心相印,共建家园,故改名为杨心庄,后演变为杨辛庄。为区分重名,故加西字名西杨辛庄。

2. 夏垫镇

夏    垫:隋唐时期称夏泽(因地势低洼,每逢夏季汇鲍邱河水面成泽,故名夏泽)。元末明初,杨、王、左、刘等姓相继来此定居,分南街、北街、三刘庄、西店、金家房子等村,后经发展几村连为一体,统称夏垫,有垫泽成基之意,到明末清初发展为京东名镇。

东小屯:明永乐年间建村,因李姓居多,故称李家屯,后因邓姓迁入,改名邓小屯,其后演变为东小屯。

北贾各庄:建村于明,因贾姓居多,故名贾各庄,后因同县两村重名,于1958年改名北贾各庄。

永太辛庄:明代建村,原名辛庄。清初,杨、张两户迁入,为各宗族友爱相处,故将村名变为永太辛庄。

潘各庄:据三河县志记载,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本地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受灾严重,幸存者在断裂带旁重建家园,故名傍各庄,后演变为潘各庄。

大棋盘:明朝建村,呈方形,似棋盘,故名棋盘村。因与邻村重名,改名为大棋盘。

小棋盘:明朝建村,呈方形,似棋盘,故名棋盘村。因与邻村重名,改名小棋盘。

小定福:明末建村,原名马庄,又名廖庄,均以姓得名。为表达村民向往富裕生活之愿望,于清代改名定福庄。因与邻村重名,故易名小定福。

北    坞:最早在这里居住的是汉族靳、赵、曹三姓,名东务。明永乐年间,何姓先祖失兀喇、阿颜沙、阿匝丁及其子辈——大火者、二火者、三火者由南京上源县北迁,先至何厂,又分支东务,亦名回回务。万历年间,回族李姓由南京上源县二龙岗北迁,先于盐山,后至此地。后因南寺头、东务两个回族村分别位于夏垫南北,素有南庄、北庄之称,故将东务易名北坞。

北王庄:明代建村。原分王庄、后道、小扬庄。1962年三村为一个大队,因王庄较大,王姓居多,故统称王庄,为区分重名,按所处方位,改称北王庄。

二里半:明初建村,原名王家窑。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地震,受灾严重,重建新村后改叫王新庄。因距夏垫西门二里半,故于清末改称二里半。

北太平庄:明洪武年问建村,名倪家岗。清初倪姓劫皇纲于高楼,官府派兵缉拿,倪姓潜逃,村民为求安生度日改名太平庄。1982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分重名村,按所处方位,定名为北太平庄。

兴隆庄:明洪武年间建村,名倪家岗。清初倪姓劫皇纲于高楼,官府派兵缉拿,倪姓潜逃,土地荒废,村民为求吉利,早日发家,安生度日,故改名兴隆庄。自此倪家岗分为太平、兴隆两个庄。

东    庄:明初建村,原名义和庄,因位于夏垫东侧,隔鲍邱河相望,一桥相连,故易名东庄。、

祁    屯:明初,祁姓来此定居,后发展成村,因祁姓大户,故名祁家屯,1958年易名祁屯。

芮    屯:明末建村,芮姓为首户,故名芮家屯,后简称芮屯。

毛    场:毛姓于明末清初在此立庄,名毛家厂,后易名毛场。

王果子庄:清末这里原为旗人领地,属王姓所管,立村名王庄。后因生活较为富裕如同蜜果,故易名王果子庄。

马    坊:明末建村,名马庄,后因马姓在该村开设染坊,俗称马家染房,年长日久,人们习惯将马庄叫马坊,遂易之。

南寺头:最早在这里居住的是汉族贺、金二姓,名小南庄,建有一庙,名北大寺。明初,回族杨姓先祖杨国正在朝为官,后随京都北迁,先在三河为官,后定居在北大寺之南,故将小南庄易名南寺头村。经数百年发展,形成以杨姓为主的回族聚居大村,并建有一清真寺,名南大寺。

赵沟子:明末建村,因南临鲍邱河,北有赵姓将军墓地前泄水沟,故名赵家河沟,后简称赵沟子。

苇子庄:明代这里有一个大苇塘,芦苇长势茂盛,后于苇塘两侧立村,故名苇子庄。

陈辛庄:明初始建村落,名小新庄。清代,陈姓为村中大户,故改称陈家辛庄,1949年后简称陈辛庄。

褚各庄:相传建村于明中叶,因村西有一严姓太监墓地而得名严家套。后与临出阁庄发展为一体,易名褚各庄。

韩家府:明朝中叶建村,名狼家府,因苇子庄回族杨姓墓地近邻村东侧,据以狼克羊的迷信传说,故定名狼家府。后因此名不利回汉民团结,于清朝顺治年间易名韩家府。

南王庄:明初,随军大将王姓兄弟俩解甲归田,定居此地,后发展成庄,名虎头又名王家营,俗称小王庄,为区分重名村,于1949年易名南王庄。

土    营:明洪武年间,燕王扫北时曾在此地大土岗处安营扎寨,名土营,后建循用此名。

3. 祁各庄镇

祁各庄:明洪武、永乐年间,为抵御异族侵扰,采取实边政策,先后数次从内地移民至幽燕之地,祁姓家族随移民从山西洪洞县北迁至此地定居立庄,名祁各庄。

谢    疃:明朝顾、姚、焦、孟几家随移民从山东迁居此地立村,名兴家疃。此村习武人多,盗匪或散兵游勇进村骚扰多被打死或断其臂、腿,素有“卸腿村”之称,后逐渐演变为谢疃村。

田各庄:明永乐年间,田、姚二姓移居此地,后多有逃荒者到这里落户,故名往户庄,至明末清初田姓发展为首户,易名田各庄。

谭    台:此地有一高台,潮白河水旋绕而过,台下有一深潭,水深莫测,明初,随军将士大刀刘海认定为风水宝地,故在高台处立村,名潭台,后逐渐演化为谭台。

大小辛庄:明初,唐、何二姓随军迁居此地,立村名新庄。清末又于村东建一新村,名小辛庄,新庄易名大辛庄。后二村合一。

辛杜庄:清朝刘姓先祖刘功臣由谭台迁居此地,俗称新房子,以后凡迁来定居者,刘家均舍地助其建房、逐渐发展成村,循用新房子村名。杜姓迁至新房子南又建一村,名杜新庄。20世纪50年代末两村合并,取其村名首字之音改名辛杜庄。

窄    坡:明初,移民随军至此,因村落建在一个狭长地带,故名窄城。民国年间,奉军测绘地图,误“城”为“坡”。自此易名窄坡。

毛    庄:据古钟铸文记载,明末建村,钟上铸有24个姓氏,毛姓为首,故名毛家庄。1958年改称毛庄。

亮甲台:唐王征东在此遇雨,遂于普池河东岸高地安营扎寨,晾晒盔甲,在河中高台处放牧军马。自此,河东岸高地称晾盔甲,河中高台谓晾马台。明初移民至此地,于高地立村,先称亮马台,至清末改称亮甲台。

八百户:相传元末建村,初时只有八户,故名八家户;明初移民此村,户、口俱增,易名八百户。

西    关:早在汉朝,西关是顺天府渔阳郡最西部一个关口,故名西关。后逐渐形成村落,循用西关之名。

大东关:元末建村,西关王姓家族分裂,一支迁出,于村东北另建新村,名东关。明移民至此落户,户、口俱增,故易名大东关。

小东关:明朝末年,李姓几户从大东关迁出,在村东北另建新村,名小东关。

冯兰庄:据古钟铸文记载,明初建村,因在古钟铸文中,冯、郎为首姓,故名冯郎庄,民国年间称冯栾庄,1958年改为冯兰庄。

窝    坨:原有一古庙,名水托寺,潮白河水穿其庙而过,明初建村,又因此地多沙,逢大风过后,遍地是沙窝、沙坨,常将道路堵塞,故名窝坨。

洼    子:明末建村,因地势低洼,孙姓为首户,故名孙家洼子。后因外姓迁入甚多,易名洼子里。1958年后简称洼子。

陈家府:陈姓于明初建村,名陈府,后在顺天府为官,易名陈家府。

定福庄:明末建村,因陈姓为大户,故名陈府庄。后陈姓无嗣,易名小定福。为区分县内重名村,1958年改称定福庄。

半边店:明末建村,村中原有一座关帝庙,庙东属香河县,庙西属三河县,一庙分两边,故名半边殿。后因潮白河水不断改道,庙东住户逐渐外迁,1958年后易名半边店。

宋各庄:明末建村,宋姓居多,故名宋各庄。因修河堤把村庄分为两部分,堤里称小宋各庄,堤外称大宋各庄。后因小宋各庄连年遭受水灾,逐渐迁至堤外,二村合一,仍称宋各庄。

4. 陈府镇

陈    府:程姓自明初定居此地立庄,名程府。明初,陈姓从吴桥迁来,后程姓无嗣,故易名陈府。

刘各庄:宋末建村,曹、刘两姓居多,故名曹刘庄。明末,清入关时曹姓外迁,易名刘各庄。

东    厂:明初这里是牧场,因位于大场之东,故名东场。明永乐年间吴姓来此定居,后发展成庄,循用东场之名,后易名东厂。

大坨头:据《大小坨头遗址考察录》考证,大坨头名始于唐末,因此地有个大沙坨子而得名,立村后循用此名。

小坨头:据《大小坨头古墓群考察录》考证,小坨头名始于唐末,因初建时仅有四五家,又北靠沙丘而立,故名。

荣马坊:明洪武年间,荣姓立庄,名荣家马坊。后因荣姓被控谋反,祸灭九族,幸存者外逃,葛姓迁居该村,易名荣马坊。

沙岗子:此地原有一大沙岗,宋末,李姓先祖李三荒在大沙岗南侧立庄,名沙岗子。

许官屯:明洪武年间,许、陈、刘三姓在此地建村,因许姓人在朝为官,故名许官屯。

王唐庄:此地原有一大坑塘,明初,王姓先祖王金随军来这里,在坑塘东侧建舍立庄,名王塘庄。清末唐姓迁来,为友好相处,改“塘”为“唐”。

北小庄:王姓于清末立村,名小王庄。因重名于1943年易名小庄。1958年改称北小庄。

侯官屯:此地原有侯姓朝官墓地,初时只有守墓人居住,明末形成村落,名侯官屯。

威武屯:这里原有旗人墓地,看坟人赵、叶、朱三姓定居此地,并依当时旗人权势,定名威武屯。

南太平庄:原是陈府李家的场院,为看场方便,高姓全家常年定居这里,后发展成村,定名太平庄。1982年地名普查时,为区分县内重名村,加“南”字名南太平庄。

后    营:明初,明军曾在这里安营扎寨,此地为燕王后营。明末,温、黄两家来这里定居立庄,循用后营之名。

王指挥屯:王指挥屯原有王指挥墓地。王姓当年在朝为官,官拜指挥之职(武官),因带刀上殿斥和主战而被斩,死后葬在此地,后人建舍守墓,于明洪武年间形成村落,故名王指挥屯。

兰庄户:此地原为兰姓墓地,守坟者常年居住在这里,逐渐形成村落,名兰家庄巢,后演化为兰庄户。

蒋店子:此地低洼,原是一片荒草地,俗称草甸子,明初蒋姓来这里垦荒种地,后逃荒者聚居形成村落,名蒋家店子,清代名蒋家店,1958年改称蒋店子。

漫兴营:此地原为“响马”营地,后因被剿,“响马”四散,俗称漫撒营。明初建村循用漫撒营之名,乡民为求兴旺发达,于清末易名漫兴营。

吴辛庄:明末建村,吴姓为首,故名吴家辛庄。民国年间,称吴辛庄。

东杨辛庄:明初,杨、王两姓移民来这里定居,杨姓居东,立村东杨庄;王姓住西,立村西王庄。民国初年,改称杨辛庄。后为区分重名村,故名东杨辛庄。

马家庙:马姓先祖于明朝末年迁居此地立村,因村西有一座古庙,故名马家庙。

5. 邵府镇

邵    府:明初,邵姓随军官员退役定居此地,后发展成村,邵姓为首户,故名邵府。

双    臼:元末明初形成村落,因修建园通寺时,挖出两个舂米石臼,依物定名双臼。

牛万屯:明朝中叶建村。“麒麟王爷”为村中首户,养牛发家,号称屯牛万头,故名万牛屯。后有母牛生一奇兽,舔食铁器,王姓不辨,以为怪物,命杀之。消息传人京城,皇帝降旨索取奇兽,旨诏无奉,王姓人被斩,家破。自此村落东移,易名牛万屯。

尚各庄:明末建村,名砖台庄。王姓为首户,有一“响场”,相传场内埋有数十口大缸,缸中吊有铜铃,缸上铺板覆土,每逢打场放碡(指碌碡,圆柱形,用来轧谷物),场内便发出嗡嗡响声,邻村可闻,号称“响场王爷”。因嗜好养鸽,清初犯“家养天贼千口”之罪,被抄斩,家破,村落北迁今址。据村内古钟铸文载,清光绪年间,旗人尚阁老退出旗籍,人民籍定姓吴,退隐此村,遂易砖台庄为尚阁老庄,后演变为尚各庄。

太平庄:明永乐年间冯姓人流落此地,以窝棚栖身,后逐渐发展成村,故名冯家窝棚。相传清乾隆帝御驾亲征,平定江南,凯旋回都,途经该村,为取吉祥,易名太平庄。

岗子屯:此地多沙岗,明初曾在这里屯兵,张、王、何、邱四姓随军至此定居立庄,名岗子屯。

南贾各庄:明初张龙、张虎兄弟迁居此地,兄居东称东庄户,弟住西谓西庄户。后逐渐发展,两村合一易名佳哥庄,至清代,演变为贾各庄。1958年为区分县内重名村,根据方位,定名南贾各庄。

大仁庄:明初,曾、付二姓随军官员定居此地立庄,名曾、付大人庄,后逐渐演变为大仁庄。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