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文章内容

廊坊市安次区


[日期:2024-04-14]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45次

【由来】
       秦以前称安墟。墟,指废墟荒地。黄帝“制天下”时命名这片土地为“安墟”,盖对战争过后,民不聊生的土地寄托了“安乐、安宁”等美好愿望。汉高帝三年(前204年)置安次县,县治在今古县村。次,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取“地方安定,人民安居”之意。

       蒙古中统元年(1260年),改安次县为东安县。中统四年(1263年),升东安县为东安州。洪武九年(1376年),降东安州为东安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东安县为安次县,因湖南、广东、四川也有东安县,便以汉于县境置安次县而改名。1958年12月20日,撤销安次县,并入武清县。1961年7月9日,恢复安次县建制。

【沿革】
       今安次区境为古安墟地。夏、商时期,安墟属幽州。西周,为北戎燕地。春秋,为燕都蓟的畿内地。战国,属燕国广阳郡。

       秦,设40郡,安墟先后属上谷郡、广阳郡。汉高帝三年(前204年)置安次县,属渤海郡。高帝五年(前202年),立卢绾为燕王,安次属燕国。高帝六年(前201年),分燕国置涿郡,安次属之。吕后时,又分燕国之地置涿郡、广阳国,辖安次县。元狩六年(前117年),设十三州,安次县先后属幽州、涿郡、广阳郡。本始元年(前73年),改广阳郡为广阳国,安次属之。

       新始建国元年(9年),广阳王国废为广阳郡,旋改为广有郡,改涿郡为垣翰郡,东汉初均恢复原名。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封养父刘良为广阳王,置广阳王国,定都蓟。建武十三年(37年),撤销广阳国,并入上谷郡,安次属之。永平八年(65年),复置广阳郡,并于安次县设置幽州刺史治所。

       三国,安次县属魏国涿郡。 黄初五年(224年),涿郡改称为范阳国。黄初七年(226年)再改为范阳郡,安次县随属。太和五年(231年)魏明帝封其叔曹宇为燕王,改广阳郡为燕国,安次县改属燕国。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机被封为燕王,其封地即燕国,安次县属幽州燕国。“八王之乱”时国废为燕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安次县先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的燕郡或燕国辖地。

       北魏,道武帝登国年间(386年—398年),改安次县为安城县,属燕郡。北齐,属东北道行台燕郡。北周仍属燕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安次县属幽州。大业三年(607年),幽州改称涿郡,安城县复名安次县,属涿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涿郡为幽州,安次县属之。武则天如意元年(692年),析安次县地置武隆县(今永清县),亦属幽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幽州为范阳郡,辖安次县。乾元元年(758年),范阳郡复改为幽州,安次县随属。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两朝,安次县隶幽州。后晋天福初年(936年),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以赂契丹,安次为辽地。辽会同元年(938年),以幽州为南京幽都府,安次属之。开泰元年 (1012) 幽都府改为析津府,安次县属南京道析津府。

       宋,宣和四年(1122年),金破契丹,翌年,金以幽州(辽称南京)及涿州、檀州、易州、顺州、景州、蓟州之地还宋,安次县随之归宋,属燕山府路涿州。

       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兵大举进攻北宋,尽取燕山府及所属州县,安次县属金国的燕京路析津府,后称属河北东路析津府。贞元元年(1153年),安次县改属中都路大兴府(由析津府改)。

       蒙,古太宗七年(1235 年)安次县改属霸州。中统元年(1260年),改安次县为东安县,仍隶属霸州。中统四年(1263年),升东安县为东安州,属燕京路。至元元年(1264年),改燕京路为中都路,以析津府为大兴府,东安州属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又改大兴府为大都路总管府,直属中书省,东安州属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8月,改大都路为北平府,隶山东行省。洪武二年(1369年),置北平行省,东安州属北平行省北平府。洪武九年(1376年),降东安州为东安县。永乐元年(1403年),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东安县属之。

       清,东安县隶属京师顺天府。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设四路同知,霸州(辖文安县、大城县)、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属顺天府南路厅。

       民国元年(1912年),东安县仍属直隶顺天府。民国三年(1914年)10月,撤消顺天府,改为京兆地方,并置津海道等四个道,改东安县为安次县,属直隶省津海道(治所在天津市)。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28日,国民党中央政府迁都南京,将京兆地方和直隶省合并改为河北省,废道制,安次县直属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5月间,全省先后设立了17个行政督察区,安次县为第五区驻地,第五区辖安次、固安、永清、雄县、霸县、新镇、文安7县。

       民国三十六年(1937年)7月26日,日军侵占安次县的廊坊镇。28日,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38师第113旅第226团,英勇抗击日军,将其赶出廊坊镇。9月,成立中共安次县委,隶属中共冀中五地委。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冀中第五军分区更名晋察冀第十军分区,第五地委改为十地委,五专署改为十一专署,安次县隶属十一专署。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中共安次县被撤销,划入第三联合县(永安宛固霸联合县),三联县共划5个联区,安次大部至永清城东为一联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第三联合县撤销。12月,恢复三联县和中共安次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十地委决定将三联县分为安次、永霸两个县。至安次县被解放前,国共两个政权在安次县并存。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3日夜间,驻守安次县的国民党河北保安第二团向冀中军区第十分区投诚,安次县城全境解放,属冀中第十专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建立,并设立10个专区,安次县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安次县,所辖划归武清县。1958年12月22日,撤销天津专区,划归天津市,武清县属天津市。1961年5月23日,恢复天津专区建制,受天津市、河北省双重领导,武清县属天津专区。7月9日,恢复安次县原建制,属天津专区。 

        1967年11月28日,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天津专区政府机构。1968年2月14日,安次县革命委员会建立,隶属属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1969年3月25日,天津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由天津市迁至安次县廊坊镇,1974年1月1日,天津地区正式更名为廊坊地区,安次县革命委员会隶属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8月10日,撤销廊坊地区革命委员会,建立廊坊地区行政公署。期间,安次县一直随属。

       1981年12月7日,析安次县的廊坊镇以及尖塔、桐柏、北旺三个公社为廊坊市的行政区域,设立廊坊市(县级)。1982年3月1日,县级廊坊市正式成立。1982年3月3日,撤销安次县,所辖区域划归廊坊市。1988年9月13日,撤销廊坊地区和县级廊坊市,设立地级廊坊市,廊坊市(县级)改为安次区。2000年3月7日,析安次区的南尖塔镇、万庄镇、旧州乡、北旺乡、白家务办事处及城区内的小廊坊、北大街、北门外新开路街道办事处和北史家务乡的7个村街,设立广阳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