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因位于古聊河西岸,并且在聊河一带有聊国,齐灭聊国后,称该城为聊城。秦置聊城县,据《水经注》:“聊城县东北有摄城,《左传》所谓聊摄以东是也。”据《史记正义》:“聊城,春秋时齐高西界。聊,摄也。战国时,亦为齐地。”以古地名名县。
【沿革】
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纣王封微子启于聊城一带,建微子国。春秋后期(前5世纪初),在聊河一带为聊国。齐灭聊国后,始称聊城。为齐国西境聊摄地。秦置聊城县,属东郡。汉因秦制。三国改属魏平原郡。晋属平原国。后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为平原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为博州治。大业初(605年—618年),州废,属武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博州。治聊城。五代至金,仍为博州治。元至元元年(1264年)为博州路总管府治所。至元三年(1266年)改属东昌路治。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为东昌府治所。
民国二年(1913年)该东昌府为东临道,辖聊城。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东临道为东昌道,治聊城。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聊城直属山东省。民国三十年(1941年)秋,为纪念抗日英雄范筑先,聊城县改名为筑先县。民国三十七年(1949年)8月20日,冀鲁豫边区撤销,成立平原省,筑先县复名聊城县,并成立聊城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县随聊城专署划归山东省。1958年12月聊城县改置聊城市。1963年3月16日聊城市复改为聊城县。1983年再度置聊城市,由聊城地区(1967年由聊城专区改称)代管。1997年8月29日,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设立地级聊城市,原县级聊城市改置为东昌府区。
[参看“聊城市东昌府区”]
【传说】
聊城也称“凤凰城”,因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有“凤凰城”之称。对此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统率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驱走了凤凰,使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色优美,便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均不敢承担。这时,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建。
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长时间,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将该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又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此时,王东、王昌即力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们为感谢两兄弟献身保城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又改名叫东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