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民间典故 >> 古今词义 >> 文章内容

古代“玺”、“印”、“章”的区别


[日期:2024-04-06]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43次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或写为鉨。一般金属材质的写作“鉨”,玉石材质的写作“璽”。据《国语·鲁语下》:“玺书,印封书也。”古玺的用途,一是佩带,作为地位和行政权力的凭证;二是封检(玺书),即在文书、货物和仓库的封泥上盖印。由于古玺大都随身佩带,几乎都有印钮,多为鼻钮,间有柱钮、亭钮、兽钮、戒指钮、带钩钮等。


带钮的古玺

       秦代开始,规定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玉制的“玺”,臣下用印信只能称为“印”。当时只有皇帝的玺可以用玉,官员的印按级别用金、银、铜铸造。卫宏《汉旧仪》卷上:“秦以前,民皆以金、银、铜、犀象为方寸玺,各服所好。自秦以来,天子独称玺,又以玉。群臣莫敢用也。”《说文解字》:“玺,王者之印也。”秦始皇还另琢了六方玉玺,史称“乘舆六玺”,即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分别用于处理杂凡之事、赐诸侯书、发兵、征大臣、应对外事和祀鬼神等不同日常政务,是实用印。

       汉武帝时,典章制度更为完备,在官印方面也订立了一套新制度,不仅有等级之分,在质地、钮制、绶色等都有明确的区分。汉官印名称,分玺、印章、章等几种。在名称上,汉较秦放宽了一些,诸侯王、太后、皇后印也称玺,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述:“诸侯王金玺。”如分封的侯王“广陵王玺”。丞相以下官吏皆称印,如“部曲将印”“假司马印”“阳曲令印”“朔方长印”等。一般将军,称章。《汉旧仪》所载: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匈奴单于、御史、二千石,其印为章。传世封泥中如“丞相之印章”“广将军章”“御史大夫章”等。也有“印章”两字连称的,传世的如“牙门将印章”“校尉之印章”“偏将军印章”等。


广陵王玺、假司马印、偏将军印章

       汉代官印皆方形,大为汉尺的方寸(约2. 3厘米见方)。西汉初期稍大,有的大至2. 6厘米见方,不列品秩的乡官等,才用方寸之半的“半通印”。汉代官印制度严密,诸候王、三公、列候、丞相等用金印,官阶在二千石的用银印,千石以下用铜印。皇帝、皇后用螭虎钮,王候及秩比二千石的用龟钮,千石以下用鼻钮,佩印,配印的组绶也有具体的规定,等级森严,品秩井然。但私印没有严格规定,不但材质种类繁多,而且大小没有规格,多在1. 1厘米至2. 3厘米之间,小于官印。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