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今正阳街一带建城,因其地居呼伦湖和贝尔湖附近,取名“呼伦贝尔城”,后简称“呼伦城”。民间以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称之为海拉尔城。
至于海拉尔河名称,《蒙古秘史》里波斯人拉施特的《史集》作“合刺亦儿”;《辽史》作“海勒水”;《元史》作“海喇儿河”;《黑龙江外纪》作“海兰儿河”;《黑龙江舆地图》作“海喇尔河”;《呼伦贝尔志略》作“海拉尔河”又作“开拉里河”。
而对于“海拉尔”的含义,有多种说法,但比较可信的是“海拉尔”为蒙古语“哈利亚尔”的音转,意为“野韭菜”。因为海拉尔河两岸生长着非常多的葱属植物,如多根葱①、山葱、野韭菜等。而且蒙古人有以动植物名称命名山、湖、河、泉名称的习惯。与蒙古语同一语系的达斡尔语中,也将“海拉尔”或“开拉尔”解释为“山韭菜”。
【沿革】
商朝时是肃慎和东胡先民居地。周、秦时期是东胡居地。西汉时属匈奴左贤王庭辖地。汉武帝遣卫青出塞北征匈奴以后,鲜卑人尽占其地。东汉初年,拓跋鲜卑首领推寅率部“南迁大泽”(达赉湖)。南北朝时是柔然,突厥人居地。隋朝时属突厥南室韦居地。唐朝时受辖于室韦都督府。
辽时受辖于上京道乌古敌烈统军司。金时受辖于东北路招讨司。元时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萨尔封地,归属岭北行省和林路辖。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在海拉尔河流域设置了海刺儿千户所,归属奴儿干都司斡难河卫。以恺腊儿鞋袒把秃为海喇儿千户,仍为蒙古游牧之地。
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和天聪七年(1633年),居住在呼伦贝尔地区的阿鲁科尔沁、乌拉特、四子、茂明安部先后归服后金。清军入关前,领有呼伦贝尔全境,直属清理藩院。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呼伦贝尔全境受辖于黑龙江将军。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今正阳街一带建城,因其地居呼伦湖和贝尔湖附近,取名“呼伦贝尔城”,后简称“呼伦城”。民间以城在海拉尔河附近,故称之为海拉尔城。同时设呼伦贝尔统领,驻呼伦城,管辖呼伦贝尔地区。乾隆八年(1743年),改设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光绪六年(1880年),又改为呼伦贝尔副都统,管理呼伦贝尔地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中东铁路(东清铁路)西线通车,在呼伦城附近修建车站,定名为海拉尔站。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呼伦贝尔直隶厅。
民国元年(1912年),额鲁特总管胜福与沙俄勾结发动叛乱,攻占海拉尔并宣布呼伦贝尔独立,胜福自任副都统。民国二年(1913年)3月,呼伦贝尔直隶厅改为呼伦县。民国四年(1915年)袁世凯宣布呼伦贝尔为自治之特别区域,驻呼伦贝尔城(海拉尔城),并正式任命胜福出任副都统一职。民国九年(1920年)8月,取消呼伦贝尔自治。海拉尔受辖于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同时受辖于呼伦县署、中东路海拉尔铁路交涉分局。民国十四年(1925年)设置呼伦道,道署驻海拉尔街。民国十六年(1927年)3月,海拉尔街被认定为乡,在呼伦城成立乡政公所。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废止道制,设置呼伦市政筹备处。11月24日,苏军攻占海拉尔,成立“海拉尔苏维埃政府”②。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10日,随着“中东铁路事件”的解决,“苏维埃政府”也随之撤销。
民国二十年(1931年)12月5日,日军攻陷海拉尔。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伪满取消呼伦县,改设海拉尔办事处。海拉尔乡归属于兴安北分省,并为省会驻地。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0月,兴安北分省改为兴安北省。康德三年(1936年)1月,海拉尔乡政公所辖新市街(原铁路附属地)和海拉尔办事处(原呼伦贝尔城)所辖一切权力合并,统一归海拉尔市政管理处辖。从此“海拉尔”一名取代了古老的名称“呼仑贝尔城”及其他所有称呼。康德七年(1940年)5月,撤销海拉尔乡,设立海拉尔市,仍为兴安北省省会。伪满康德十年(1943年)10月1日,成立兴安总省,管辖原兴安东、南、西、北4省行政区域。海拉尔为市为兴安省省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政权随之垮台。10月1日,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在海拉尔市成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东北民主联军进驻海拉尔,8月建立海拉尔市政府。10月,呼伦贝尔自治省政府改称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核准析原呼伦县城区及其附近置海拉尔市(县级)。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1日,呼伦贝尔自治政府改称呼伦贝尔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为属呼伦贝尔盟。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11日,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海拉尔市隶属呼纳盟。
1953年4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简称东部行署。海拉尔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直辖市,由东部行署代管。1954年4月30日,撤销东部区行政公署,将原兴安盟和呼纳盟所辖地区合并,改称呼伦贝尔盟,盟政府驻海拉尔市。1968年1月,成立了海拉尔市革命委员会,取代市政府机关。1969年7月5日,海拉尔市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1979年7月1日,海拉尔市随呼伦贝尔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8月,撤销海拉尔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海拉尔市人民政府。2001年10月10日,撤销呼伦贝尔盟和县级海拉尔市,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原县级海拉尔市改设海拉尔区。
【注释】
①根葱,《辞海》中写作“茖葱”,亦称薯韭。是百合科葱属植物之一,也是俗称的野韭菜之一种,民间称“根葱”。
②“海拉尔苏维埃政府”可溯源到中东铁路事件。“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又称东省铁路,由沙俄政府修建。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政府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驱逐了仍然把持着中东铁路路权的帝俄残余势力,收回了中东铁路沿线的驻军、司法、行政等部分权利。民国十三年(1924年)5月31日,中苏签署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铁路在中方赎回之前,铁路业务由两国共管。民国十六年(1927年)10月,苏联政府准备把中东路转让给日本的消息被传出。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7日,张学良抵达北平与蒋介石会晤,取得了中央政府对收回中东铁路的支持。7月10日,中方采取由军警强行收管中东路的措施,接收和查封了沿路的机关及设施,驱逐苏方工作人员。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后,中苏双方局势更加紧张。8月11日,苏军与东北军在满洲里发生武装冲突。8月17日,国民政府发表对苏联交战宣言,此后双方军队在满洲里边境地区不断发生军事冲突。11月19日,苏军攻占扎赉诺尔,11月20日,苏军攻占满洲里,11月24日,苏军攻占海拉尔。12月20日,张学良派代表赴伯力与苏联代表签订和约,即《伯力协定》(南京政府不承认这个新的不平等草约)。12月17日 在苏联的支持下,呼伦贝尔青年党千余人进驻海拉尔。12月25日,宣布成立“海拉尔苏维埃政府”,富明泰为主席。12月26日,“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民国十九年(1930年)1月10日,随着“中东路事件”的解决,苏军退出呼伦贝尔地区。“海拉尔苏维埃政府”也随之撤销,富明泰等人退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