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通辽市


[日期:2020-07-28]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757次

 【由来】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将嫩江科尔沁的图什业图、札萨克图、苏鄂公、扎赉特、杜尔伯特、达尔罕、博多勒噶台、宾图、前郭尔罗斯、后郭尔罗斯四部十旗,占地总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的蒙古领地划分为一个盟,实行行政统治。因首次会盟于图什业图旗北部的哲里木山脚下而称为哲里木盟。“哲里木”系蒙古语译音,意为“马鞍吊带”。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后,撤销哲里木盟,改设兴安南分省。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伪兴安南分省改兴安南省。康德十年(1943年)10月,兴安南省改称兴安南地区,隶属兴安总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成立三旗联合办事处隶属于东蒙自治政府兴安南地区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撤销兴安南地区,成立哲里木省。6月,哲里木省改称哲里木盟。1999年1月13日,撤销哲里木盟和县级通辽市,设立地级通辽市。

       “通辽”取其“通达辽阔”之意。民国三年(1914年)设置通辽镇。尚未建立通辽镇时,在民国元年(1912年)11月末,就已经对尚未勘留的镇基定名为通辽。据民国二年(1913)1月25日的《黄仕福为开放镇基掣签招领请备案给奉天都督的呈文》中,“……去年十二月,会同卓里克图亲王暨在事汉蒙各员履勘。查得巴林他拉西北地方平甸一区,南临大道,西枕辽河,东倚平冈,北凭广野,地势高爽,永无水患,而水陆交通之便利,尤为他处所不及。拟即设立镇基,定名通辽。” 民国七年(1918年),以通辽镇升置为通辽县。1951年7月17日,析通辽县城关区,设立通辽市(县级)。

【沿革】
       春秋时期,为东胡人游牧地。战国时,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燕将秦开袭破东胡,迫使东胡退却千里。陆续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今通辽境属辽西和辽东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今通辽地区南部地区属辽西郡(治阳乐),北部地区仍为东胡所据。秦末,楚汉相争,中原内乱,北方空虚,这一带为匈奴占领。

       西汉,通辽地区为匈奴所据,后为东胡族后裔鲜卑族和乌桓族所据。东汉末年,鲜卑族首领擅石槐统一了鲜卑各部落,建立了部落军事联盟,控制着含今通辽地区的大漠南北广大地区。三国时期,东、西辽河流域隶属于东部鲜卑的慕容部。西晋时期,本地区仍为鲜卑族控制范围。

       南北朝时期,契丹族兴起,游牧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隋代,今通辽地区,为契丹控制。唐代,在契丹地设饶乐都督府,后设松漠都督府。辽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归上京道和东京道管辖。

       金,今通辽地区行政上分属上京路临潢府及东北路招讨司、咸平路咸平府。元,归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明。今通辽地区大部分属“扶余卫”管辖,隶属大宁都司。明成祖时,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奎蒙克塔斯哈喇部游牧于嫩江流域,称嫩江科尔沁,并很快控制兀良哈三卫之地。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奎蒙克塔斯哈喇后裔奥巴率科尔沁部归附后金。清崇德元年(1636年),在科尔沁部设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5个扎萨克旗,由新设置的蒙古衙门管辖。顺治五年(1648年),在扎赉特部设扎赉特旗,在杜尔伯特部设杜尔伯特旗,析郭尔罗斯旗为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哲里木盟共辖10旗。10旗会盟地定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哲里木,故名。科尔沁6个旗受盛京(奉天)将军监督与节制,郭尔罗斯前旗受吉林将军监督与节制,郭尔罗斯后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受黑龙江将军监督与节制。顺治七年(1650年),在科尔沁部设科尔沁左翼后旗。

       在民国元年(1912年),第十五代卓里克图亲王色旺端鲁布因为挥霍无度,欠下了巨额的债务,于是将东起巴林他拉,西至艾辛庙(现育新镇幸福村)面积67 000多垧土地出放开荒,以放荒收入来还债。呈报奉天都督和民国大总统后,获得批准,出放“巴林爱新(取“艾辛”音)荒”。同年成立了巴林爱新荒务局。为了避免日后混乱,先勘留出一块面积为五方之地,作为建镇之地基。实际上,在民国元年(1912年)11月末,就已经对尚未勘留的镇基定名为通辽,取其“通达辽阔”之意。

       民国三年(1914年)巴林他拉改名通辽镇,隶属奉天省辽源县(现双辽市)管辖。各旗均直属民国政府蒙藏院。民国七年(1918年),以通辽镇升置为通辽县,隶属奉天省洮昌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蒙藏院更名为蒙藏委员会,各旗为其所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制,奉天省更名“辽宁省”,通辽县直属辽宁省。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入侵中国东北。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后,撤销哲里木盟,改设兴安南分省。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赉特旗隶属于伪兴安南分省。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伪兴安南分省改兴安南省,归蒙政部管辖,通辽县、库伦旗划归兴安南省,郭尔罗斯前旗归吉林省管辖,郭尔罗斯后旗归滨江省管辖,杜尔伯特旗归黑龙江省管辖。康德十年(1943年)10月,伪满政府撤销了兴安南省、兴安西省和兴安东省,新设立兴安总省,通辽县隶属于兴安总省。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垮台。10月,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成立三旗联合办事处。并建立东科中旗地方自治政府,隶属科尔沁左翼三旗联合办事处。12月,科尔沁左翼三旗隶属于东蒙自治政府兴安南地区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撤销兴安南地区,成立哲里木省(与东科中旗同驻巴彦塔拉)。6月,哲里木省改称哲里木盟,由辽吉省代管,奈曼旗划归哲里木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扎鲁特旗划归辽吉省哲里木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6日,辽吉省改为辽北省,哲里木盟迁驻通辽。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科尔沁左翼前旗建制撤销,所辖地区划入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彰武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撤销辽北省建制,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51年7月17日,析通辽县城关区,设立通辽市(县级),为哲里木盟行政公署所在地。1953年2月1日,撤销呼纳、兴安、哲里木3盟,合并设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1954年5月21日,撤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恢复哲里木盟。1958年11月21日,撤销通辽县,所辖区域并入通辽市(县级)。1964年7月20日,恢复通辽县。1968年1月,哲里木盟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盟委员会和行政公署。1969年7月5日,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1日,哲里木盟划回内蒙古自治区,同时撤销哲里木盟革命委员会,恢复盟委员会和行政公署。1999年1月13日,撤销哲里木盟和县级通辽市,设立地级通辽市,以原县级通辽市设立科尔沁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