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八世孙乌巴什继承其父和尔朔齐哈萨尔诺颜之位,自称伟徵诺颜,驻牧于泰宁东部,对所管辖的部号称扎鲁特。“扎鲁特”,蒙古语意为“仆人”。原为兀良哈蒙古部的一支,成吉思汗家族仆人,故名。
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将扎鲁特部分为并立的扎鲁特左翼和右翼两个行政旗。伪满康德二年(1935年)5月,伪满洲国政府下令,原扎鲁特左右二旗合并为一个扎鲁特旗。
【沿革】
今扎鲁特旗地,商周至秦汉时期,属于东胡人的牧场。汉至晋朝时期,系乌桓、鲜卑人住地。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是契丹住地。辽代,为北大王擦喇之牧地,契丹人居住。金朝时期,金界壕以南为北京路,女真人居住。
元代属上都路,到北元及明朝时期,归于乌梁海三卫占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内喀尔喀五部,征服三卫之一的泰宁卫,附属于察哈尔部。元太祖成吉思汗十八世孙乌巴什继承其父和尔朔齐哈萨尔诺颜之位,自称伟徵诺颜,驻牧于泰宁东部。对所管辖的部号称扎鲁特。
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扎鲁特部归属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后金改名为大清国,整个内蒙古49旗完全置于清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追封内齐为多罗贝勒,并由内齐之子桑嘉布继承其父多罗贝勒爵位,占有扎鲁特部原有牧地和部众,赋予扎鲁特旗札萨克之职,世袭罔替。同年,清廷又追封色本为多罗达尔汗贝勒,由色本次子桑噶尔继承其父多罗达尔汗贝勒爵位,从扎鲁特部划出一部分牧地和部众据其所有,赋予扎鲁特旗札萨克之职,世袭罔替。所领的牧地为扎鲁特右翼旗。自此,原为一体的扎鲁特部,分为并立的扎鲁特左翼和右翼两个行政旗。扎鲁特左右二旗属昭乌达盟。
民国初年,热河都统管辖热河地区满、蒙各族事务,各县民政则由直隶省兼辖。民国三年(1914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脱离直隶省直属于民国政府。所辖区域包括原直隶热河都统管辖的14个县,另外将内蒙古卓索图盟的7个旗、昭乌达盟的12个旗并入。同年7月,成立热河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2月,析开鲁县置鲁北设治局,民国十六年(1927年)鲁北设治局升为鲁北县。因在开鲁县之北,故名。鲁北县辖制扎鲁特左翼、右翼两旗,属热河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将热河改为省,废道制,扎鲁特左右二旗属热河省昭乌达盟,鲁北县直属于热河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热河省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划入满洲国,成为其热河省。同年5月,伪满洲国在热河省昭乌达盟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设置兴安西分省(省会开鲁),扎鲁特左右二旗归兴安西分省管辖,鲁北县废入扎鲁特左右二旗。伪满康德二年(1935年)5月,伪满洲国政府下令,原扎鲁特左右二旗合并为一个扎鲁特旗,旗公署设在鲁北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垮台,基本恢复为伪满之前建制。11月,扎鲁特旗成立临时政府。民国三十六年(1946年)1月,东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同年3月,扎鲁特旗建立自治政府,隶属于昭乌达省政府。同年承德“四·三”会议以后,撤销东蒙古自治政府,中共昭乌达省改称昭乌达盟行政委员会,隶属热河省。扎鲁特旗自治政府改为扎鲁特旗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扎鲁特旗划归辽吉省哲里木盟。 7月,扎鲁特旗民主政府改为扎鲁特旗政府。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辽吉省改为辽北省,扎鲁特旗隶属辽北省哲里木盟。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撤销辽北省建制,撤销鲁北县并入扎鲁特旗。扎鲁特旗随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扎鲁特旗政府改为扎鲁特旗人民政府。1953年2月1日,撤销呼纳、兴安、哲里木3盟,合并设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扎鲁特旗为其所辖。1954年5月21日,撤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恢复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属哲里木盟。1969年7月5日,扎鲁特旗随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5月30日,扎鲁特旗随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7月1日正式施行。1999年1月13日,撤销哲里木盟和县级通辽市,设立地级通辽市,扎鲁特旗归通辽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