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清代为东、西扎鲁特二旗和阿鲁科尔沁旗(简称三鲁)共辖之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15日,析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置开鲁县,取“开发三鲁”之意。
另一说,开鲁在蒙古语为“它林苏布鲁嘎”,汉语意为“塔甸地方”,也就是塔周围低洼平坦的地方之意,因当地有一座元代佛塔。
还有一说,开鲁北面有一大坨岗,称“海鲁吐召”。“海鲁吐召”系蒙古语,即“有旱獭的地方”。开鲁,即蒙古语“海鲁”的谐音。
【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为东胡地;汉朝时期,初为鲜卑地辽东郡西北境,末年为燕北地;隋朝时期属范阳节度使辖境;唐朝时属松漠督都府;辽金时期,辽时属上京道临潢府。金时,行政上属北京路临潢府,防务上属临潢路;元朝时期,先为辽王封地,后划归全宁路辖境;明朝时期属兀良哈三卫的泰宁卫辖境。
清朝时期,属热河都统管内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三旗王公领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热河都统廷杰与三旗王公洽商,设立“三旗垦务总局”,派钟元为恳务总办,主持开放阿鲁科尔沁、东扎鲁特、西扎鲁特等三旗蒙荒事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2月15日,清廷批准热河都统廷杰(字用宾)《蒙旗地方添设州县》的奏疏,在“塔甸子”地方建立县治,定名开鲁县,隶属赤峰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7月18日,改赤峰直隶厅为赤峰县后,开鲁县属热河都统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脱离直隶省直属于民国政府。同年7月,成立热河道,开鲁县属热河道。民国十三年(1924年)2月,析开鲁县置鲁北设治局。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将热河改为省,废道制,开鲁县直属于热河省,为二等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9日,日军占领开鲁县城。热河省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划入满洲国,成为其热河省。同年5月,伪满洲国在热河省昭乌达盟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设置兴安西分省,省会开鲁。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2月1日,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划东北为十四省,开鲁县隶属兴安西省,仍为省会。康德十年(1943年)10月,设置兴安总省(省会乌兰浩特),开鲁为其辖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0日,苏联红军进驻开鲁县城。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自然解体。同月,伪街长张念祖为首的伪政权地方治安维持会成立,10月1日,国民党开鲁县党部在城南建立。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16日,新四军三师二十四团解放开鲁县城。同年10月25日,国民党七十一军八十八师十六团占据开鲁县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27日,新四军辽吉军区野战部队和开鲁支队收复开鲁县城,开鲁县隶属于辽北省哲里木盟政府。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1日,撤销辽北省建制,开鲁县随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1953年2月1日,撤销呼纳、兴安、哲里木3盟,合并设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行政公署,开鲁为其辖县。1954年5月21日,撤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恢复哲里木盟,开鲁县属哲里木盟。1968年1月28日,开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县政府。1969年7月5日,开鲁县随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1日,开鲁县随哲里木盟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5月29日,撤销开鲁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开鲁县人民政府。1999年1月13日,撤销哲里木盟和县级通辽市,设立地级通辽市,开鲁县归通辽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