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与元朝德威广播,疆土广大之意,改绵谷县为广元县,改利州路为广元路。明代为广元县,清代和明国沿袭,1950年3月在广元城区设立剑阁专员公署,1953年1月剑阁专署改名广元专署;1985年2月,广元专属(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广元市,同时广元县改为广元市市中区。
【沿革】
西周时、巴、蜀、苴、氐先民在嘉陵江、白龙江合台地上,建立“昔阝”奴隶制式国家。 春秋战国时,为蜀王领地。开明氏蜀王,“别封其弟于汉中,号苴侯”。以葭萌(今昭化镇)为都邑。在当时的川地域的知名度仅次于巴和蜀。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因“苴蜀相攻击”,秦惠文王趁机伐蜀并苴,在苴侯都邑(今昭化)设葭萌县。两汉时县名沿袭未变,蜀汉刘备改为汉寿县。
西晋改为晋寿县。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析县境北置兴安县(治今市城区),又置晋寿郡,改晋寿县为益昌县,郡、县同治今昭化镇。
南北朝时,南齐明帝永泰元年(498年)在 兴安县置东晋寿郡。北魏又改为西益州。梁改为黎州。西魏改为利州,并置利州总管府。北周沿袭未变。
隋改兴安县为绵谷县。改利州为义城郡,仍置总管府。唐代,复改义城郡为利州。辖利、龙、始、蓬、静、沙六州;继升为都督府,辖利、隆、始、静、西、龙六州。五代基本沿袭唐制。今广元老城区为县、州府、军治地。
宋代,绵谷县治初为利州益川郡、昭武军治地继为利州都督府益川郡,宁武军节度。元代,初在绵谷县置都元帅府,继从京兆(今咸阳)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于利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与元朝德威广播,疆土广大之意,改绵谷县为广元县,改利州路为广元路,辖绵谷(广元)、昭化两县,保宁一府,剑、龙、巴、沔四州。后升广元县为广元府。明代,初为广元府,继改为州,再降为县。清代、民国皆沿明制。
1949年12月14日广元解放,15日昭化解放。1950年3月在广元城区设立剑阁专员公署与地委,1953年1月剑阁专署改名广元专署;同年3月并入绵阳专区。1959年3月,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1985年2月,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原广元县改为广元市市中区;将原绵阳专区的青川、旺苍、剑阁3县划归广元市管辖;同年6月1日,广元市人民政府成立;同年9月,将原南充专区的苍溪县划归广元市管辖。
1989年5月设立元坝、朝天两个郊区(县级)。1991年,将广元市元坝区所辖竹园区的竹园镇、建峰、碾子、七佛、马鹿、白家、金子山1镇6乡划属青川县管辖,设立青川县竹园区。2007年3月13日,广元市市中区更名为利州区。2013年4月1日,广元市元坝区更名为昭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