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陕西省 >> 咸阳市 >> 文章内容

咸阳市杨陵区


[日期:2014-03-0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756次

【由来】
       秦置斄县,东汉初废入郿县。永平八年(65年)于旧斄城置武功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改武功县为美阳县,置武功郡。北周天和四年(569年)迁美阳县于旧治(今武功县武功镇西7里)。建德三年(574年)撤销武功郡,后为武功县地。清在今西大寨村置杨陵镇,以镇南有隋文帝杨坚泰陵(俗称杨陵)得名。

       1964年杨陵镇迁今址。1979年2月成立武功县杨陵特区。1982年6月,特区改属宝鸡市直辖;10月,将扶风县五泉公社划归特区;11月3日,国务院(国函字242号)批准同意将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和扶风县的五泉公社划归宝鸡市,设立杨陵区(县级)。1983年11月1日改属咸阳市。1997年7月29日,国家级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成立,杨陵区划归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注:政区名称用“陵”字,示范区用“凌”字)

【沿革】
       传说尧舜时代,居住着有邰氏氏族。有邰氏的女儿姜女原,作了轩辕黄帝曾孙帝喾的正妃,姜女原的儿子名弃,“教民稼穑”有功,被帝舜擢拔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后稷,封邰国,赐姓姬,为周族始祖。传至商朝后期,周文王建都丰邑,邰地仍属周的领地。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因秦襄公护驾有功,将岐丰之地赐予秦。此后,区境便成为秦国的辖区。秦末,项羽入关,废郡县,兴分封,将秦内史和上郡分成雍、翟、塞三国,谓之三秦。壅国都废丘,即今兴平县东南十里南佐村一带,邰县属壅国辖地。

       西汉初,沿用秦制,邰县仍属内史辖区。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以长安为中心,分置左右内史。长安以东为左内史,长安以西为右内史,邰县属右内史辖地。太初元年(104年),改长安以东为京兆尹,渭城以西为右扶风,长陵以北为左翊,谓之三辅。

       三国时,关中系曹魏辖区。魏文帝改京兆郡,左冯翊为冯翊郡,右扶风为扶风郡。扶风郡治所迁至槐里,领武功、美阳等10县。美阳县治今传扶风县法门镇,武功县治未变。今区域分属武功、美阳二县管辖。

       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在扶风郡治槐里置始平郡,领武功等五县;迁扶风郡治至池阳,即今泾阳县,领美阳等六县。郝连勃勃昌武元年(418年)十二月,武功、美阳均属夏之北秦州。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美阳县,置周城县,治所周原,将美阳县地域并入周城县。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废武功县,置武功郡,治所始在中亭川,后迁至邰城。复置美阳县,治所始在邰城,后迁至崇正镇,辖武功县全境和扶风南部。武功郡领美阳等十二县,今区域曾先后分属周城县、武功郡和美阳县管辖。北周武帝建德三年(574年),废武功郡和美阳县,复置武功县,治所中亭川;将美阳县地域并入歧山县。移周城县治于眉城。在原周城县址设三龙县。今区域分属武功县、周城县管辖。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设州。武功县归属雍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州复郡。京兆郡领武功等22县,郡治长安。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京兆郡为雍州;三年(620年)置稷州,领武功、扶风等四县。扶风县治所长宁。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废稷州,改隶雍州,撤扶风,并其地入武功,贞观八年(634年),改岐州为凤翔府。本区域分属武功、扶风管辖。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武功改隶凤翔府;明宗长兴元年(930年),复属京兆府。后晋置武功郡,隶属昌军路。后周改郡为县,隶永兴军路。在此期间,扶风县置未变。今区域仍分属武功、扶风管辖。

       北宋初,武功县隶属永兴军路京兆府;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改隶环庆路醴州;扶风县隶秦凤路凤翔府;高宗建炎元(1127),扶风县更名为扶兴县,旋复旧名,隶凤翔路凤翔府。北宋末年,金人占领北方,行政区划沿袭宋制,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武功县隶京兆府乾州;世宗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名武亭县,仍属乾州。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扶风县隶熙秦路凤翔府;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隶凤翔路凤翔府。

       蒙古建国号为“元”之前的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武亭县复名武功县,隶陕西行中书省奉元路乾州;扶风县隶陕西行中书省凤翔府。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武功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乾州;扶风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凤翔府。康熙五年(1666年),武功县隶西安府;扶风县隶凤邠道凤翔府。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武功县改属乾州。此期间,今区域的归属分别随武功、扶风两县归属关系的变更而变更。

       民国二年(1913年),陕西省领关中、榆林、治中三道。武功、扶风两县均为隶属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销道制,只存省、县两级,武功、扶风直属省辖。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陕西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成立,两县均属其管辖。

       1950年2月10日,武功、扶风县隶属宝鸡专区。1956年10月1日,撤销宝鸡专区,县归省直辖。1958年11月4日,兴平、武功、扶风县合并为兴平县,时称大县。1961年9月10日,恢复宝鸡专区及武功、扶风县建制,武功、扶风县仍归宝鸡专区管辖。1979年3月设立杨陵特区(县级),以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为其行政区域。暂由武功县代管。1982年11月3日武功县的杨陵镇、杨陵公社和扶风县的五泉公社划归宝鸡市,设立杨陵区。1983年11月1日,改属咸阳市直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