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析云阳县地于梨园镇(今城关镇)置淳化县,以“淳化”年号为名。“淳化”是宋太宗的年号,意为“纯正平和”。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5年(990年—994年)。
【沿革】
夏、商、周三代,有云阳国邑。商代的云阳氏在今淳化县北建妘氏国。那时的“国”指区域,如同一方。西周,云阳地属豳国。春秋初期,云阳为秦踞有,战国时期,秦设云阳邑,属内史。云阳名称源自辖地北面的云蒙山(甘泉山),县置在山南(阳),因有云阳之称。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国自栎阳邑(今陕西临潼东北武屯镇)徙都咸阳,置三十一县,云阳县为其中之一,这是淳化历史上最早的设县。
西汉继秦设云阳县,县治在今铁王镇凉武帝村的甘泉宫故城。西汉后元二年(前87年)置云陵县,二县俱属左冯翊;东汉废云陵县。三国魏明帝时,取消云阳县,在云阳县旧地设抚夷护军(执掌中央军队的重要军事长官),司马宣王为护军将军。西晋元康元年(291年),赵王司马伦取消抚夷护军,故“云阳县”归在池阳(今泾阳)县管辖。
前秦苻坚在县东部今固贤增设三原护军,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于此设三原县,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在今泾阳县云阳镇(古称水冲城)另立云阳县。永安元年(528年)县治迁今三原县境。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于梨园镇(今淳化县城)建淳化县,修复唐代梨园旧城为县城,以淳化年号为县名。淳化县署初在县城北门内路西,堂名吏隐堂。明洪武初年,知县楚桓移县署于南。清顺治元年(1644年),淳化县直隶陕西布政使司。雍正三年(1725年)改属邠州直隶州。
民国初(1911年~1912年),淳华县属秦陇复汉军政府和中华民国秦省军政府;民国二年(1913年)属陕西道;民国三年(1914年)属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淳化县直属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3月改属邠州府,后属邠州专员公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淳化县北部属陕甘宁边区。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4月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月,淳化县北部苏区,属陕甘边区照金根据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月,中共陕甘特委在西区县北山马家设赤淳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名赤水县,既体现红色政权之意,又含三水部分境域而名。同年在安社村又设立淳耀县,是为淳化、耀县两县地之合而名。隶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淳耀县迁至今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关中分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24日全县县城解放,赤水县改为淳化县,属陕甘宁边区三原分区辖。
建国后1950年5月淳化县改属咸阳专区所辖,是年改属宝鸡专区,1957年复属咸阳专区;翌年12月并入三原县,原辖地划编为官庄、十里塬、方里、淳化4个公社;1961年9月复为淳化县,属咸阳专区(1970年6月改称咸阳地区);1983年10月撤咸阳地区成立地级咸阳市,淳化县为其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