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礼泉县


[日期:2014-03-0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287次

【由来】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醴泉县,因境内的“醴泉”(意为泉水甘甜)而得名。据《陕西通志》:醴泉“在县东南三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汉宣帝时涌出,其味如醴。隋置县取此。”1964年简化生僻字、繁体字地名时,改为礼泉县。

【沿革】
       上古时,此地称作寒门,传说为黄帝升仙之处。西周时名为焦获,其地理位置在京畿之内,是周王朝京城北边的边防重地。春秋时,焦获隶属于秦。战国时,秦改焦获为谷口县,隶属内史。秦代,因县城位于泾水出山之口,故又名谷口县,辖区为今礼泉县地。

       西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置谷口县(今县境东北泾河出山口处)。新莽(9年—23年)时,天凤二年(15年),改谷口县为谷喙县,辖区为今礼泉县地。东汉废谷喙(谷口)县,入云阳县。三国·魏(220年—265年),司马懿抚慰关中时,罢云阳县设立抚夷护军,今礼泉县北部属此辖区,南部属美阳县。

       西晋时,今礼泉县南部属好畴县,北部属池阳县。十六国·前赵(304年—329年),西晋废曹魏抚夷护军,前赵复设,今礼泉县北部属此辖区,南部属好畴县。后赵(319年—349年),今县北部属抚夷护军,南部属好畴县。前秦(351年—394年),后秦(384年—417年),此地建制沿袭后赵。

       北魏在今县北泔河袁附近置宁夷县,属咸阳郡。西魏同城置宁夷郡,分宁夷县南部于今新畤坊一带置新畤县,北部于今石泉村一带置甘泉县,均属宁夷郡;西魏末改宁夷郡为秦郡。北周新畤、甘泉二县省入宁夷县;建德二年(573年)撤销秦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宁夷县为醴泉县(治今县东北泔北境)。

       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县境东部地置温秀县,其后废醴泉县入温秀县,贞观元年(627年)废温秀县。贞观十年析云阳、咸阳二县于泔北镇(今泔河袁一带)复置醴泉县,属雍州;开元元年(713年)属京兆府,乾宁二年(895年)属乾州。唐末县治徙今县东南旧县村。

       五代后唐醴泉县属京兆府。北宋徙今县东南故县村;政和八年(1118年)属醴州。金、元醴泉县属乾州。元末移治今址。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改属西安府。

       民国三年(1914年)醴泉县属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关中道,醴泉县直属省。

       1949年醴泉县属邠县分区。1950年属咸阳专区。1953年属宝鸡专区。1956年醴泉县直属省。1958年省醴泉县,入乾县,1961年复置醴泉县,属咸阳专区。1964年因醴字生僻,改醴泉县为礼泉县。1968年属咸阳地区。1983年9月咸阳地区改为地级咸阳市,醴泉县属咸阳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