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晋泰始五年(269年)改为秦州天水郡,隋开皇三年(583)天水郡废入秦州。大业五年,(607年),废州置郡,改秦州为天水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取消郡建制,称秦州。民国二年(1913年)2月,撤秦州设天水县。
【传说】
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远在三千多年前,天水地区人烟稠密,屋宇毗连,"山水灵秀,林木密茂"。可是,到了秦末汉初,长期的征战、厮杀加上连年的干旱,使当是繁华、富饶的上城变得残垣断壁,民不聊生。传说,在一天夜里,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忽然天空狂风呼啸,雷电交加,随着一道金光闪耀,地上现出红光。顿时,大地连续震动,在轰隆隆巨响声中,地面裂开一条大缝。只见天上河水倾泻而下,注入裂开的大缝中,于是形成一湖,“天水湖”。谁知,这湖水位稳定,水质纯净,甘冽醇厚,"春不涸,夏不溢,四季滢然"。当时人说这湖与天河相通,又叫它"天水井"。后来,这个传说被汉武帝听到了,他就命令把要新设的郡建在上邽北城的湖旁,起名"天水郡"。从此,有了"天水"之名。
【沿革】
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867年)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今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邽戎、冀戎,置邽(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设陇西郡。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天水郡更名汉阳郡,改治冀县。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并复名天水郡,为秦州治,仍治冀县(今甘谷县东)。
西晋天水郡,移治上邽县。晋泰始五年(269年)正式设秦州,今辖区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辖。隋开皇三年(583年)天水郡废入秦州。大业五年,(607年),废州置郡,改秦州为天水郡,治上邽 (今天水市区)。
唐武德元年(616年),改为秦州,天宝元年复天水郡,并为陇右道治所。乾元元年(758年),取消郡建制,一律置州。至此天水郡不复存在,只有秦州。
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
民国二年(1913年)2月,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三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区,实行纯粹的省县二级制。民国十八年(1929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辖天水、甘谷、武山、徽县、两当、通渭、秦安、清水8县。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设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5月25日,平凉专区析出庄浪县划归天水专区;撤销岷县专区,所属陇西、漳县划归天水专区。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为天水地区。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期间甘谷县一直随属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