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秦安县


[日期:2014-02-21]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4252次

【由来】
       汉置成纪县,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金人占领县地后,以秦寨为秦安城。金正隆二年(1157年),以秦安城、腊家城始置秦安县(治今兴国镇)。据《元和郡县志》,相传此地曾为秦国祖先的封地。秦安,取义“秦地安定”,作为县名由此开始。

【沿革】
       西周,县地属秦。春秋,县地分属邽、冀两县。战国,县地属陇西郡。秦,县地属陇西郡。

       西汉(前206年—25年),汉承秦制,以郡辖县,郡国并行。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陇西郡分置天水郡,郡治平襄(今通渭县治)。当时天水郡辖16县,县治在今秦安境的有街泉县(治今陇城镇)、成纪县(治今叶堡川)、略阳道(治今五营乡蔡河村)。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13州部(监察区),县地属凉州天水郡。

       西汉初始元年(8年)王莽篡汉,改天水郡为填戎郡,县地属填戎郡。更始元年(23年),成纪人隗嚣应更始帝刘玄聚众十万反对王莽,攻占了平襄,建立了割据陇右诸郡的西州政权,县地隗嚣占据达十年之久。

       东汉,刘秀称帝后,在今秦安境内废略阳道,置略阳县。移凉州治于陇(今张家川治)。建武中元元年(56年),划成纪县地为显亲侯窦固的侯国封地。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天水郡改名汉炳郡,治冀县(今甘谷县),辖13城(县),县治在今秦安境内的略阳县、成纪县。

       三国(220年—28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复汉阳郡为天水郡(治冀县),分雍州的陇右部分为秦州,县地属秦州天水郡。黄初二年(221年),从天水郡分置广魏郡,郡治临渭(今县东南)。改置显亲侯国地为显亲县。县境内并存三县,由两郡管辖。成纪县显亲县属秦州天水郡。略阳县属秦州广魏郡。

       西晋(265年—317年),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以雍州陇右的陇西、南安、天水、略阳等七郡置秦州,领六郡24县。今秦安境内并存三县,属两郡管辖。成纪县、显新县属秦州天水郡;略阳县属秦州略阳郡。

       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晋末大乱,郡县治地多变,县地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领属。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县地属前赵。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前赵被后赵所灭,县地属后赵。穆帝永和七年(351年),符健在长安称帝,建立前秦,县地属前秦。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年),乞伏国仁建立西秦,县地属西秦。安帝隆安四年(400年),县地被后秦主姚兴所据。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灭秦,县地归东晋。第二年,夏赫连勃勃入侵,县地被夏占领。

       南北朝,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县地属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将显新县并入安戎后复建,临渭县并入陇城县。县境内并存三县,由两郡管辖。成纪县、显新县属秦州天水郡;陇城县属秦州略阳郡。北魏废除成纪县,新置安阳县(治今古城乡),兼设安阳郡,安阳郡辖安阳县、乌水县(今县西北)。孝武帝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县地属西魏。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略阳郡(治陇城)移治陇城县,陇城县改名略阳县。在安阳郡增置北泰州。恭帝大统四年(557年),县地属北周。北周废除显新县,恢复成纪县,属略阳郡。

       隋初,废郡为州。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除略阳郡。略阳县改名河阳县。开皇六年(586年)恢复显新县(即显亲县),河阳县改名陇城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安阳郡废,安阳县改名长川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废除显新县,与乌水县一同并入长川县。此时,县境内并存三县,由两郡管辖。成纪县、陇城县属天水郡,长川县属陇西郡。大业九年(613年),金城府校尉薛举,称帝天水,县地被薛举占领。

       唐朝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讨平薛举,县地属唐。唐初,改郡为州,武德二年(619年),以陇城县置文州,县境内1州2县。武德八年(625年),改文州为陇城县,属秦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在州之上分全国为10道,县地属陇右道秦州。贞观六年(632年),废长川县,并入陇城县。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地震,秦州移治成纪县的敬亲川(今叶堡川),因陇水南侵,成纪亦迁新城。天宝元年(742年),秦州复移治上邽,改秦州为天水郡,辖成纪、陇城、上邽、伏羌、清水五县。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天水郡为秦州。代宗宝应元年(762年),陇右被吐蕃占领,县地城廓皆毁,百姓被逼身穿胡服,大半被沦为奴隶,时间长达87年。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沦陷地收归唐朝。懿宗咸通四年(863年)废除陇城县。昭宗景福二年(893年),秦、陇、风、岐等15州,为风翔节度使李茂贞所据。

       五代前蜀高祖永平五年(915年),前蜀主王建收复李茂贞占领之地,县地属前蜀。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灭前蜀,县地属后唐。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就归化镇复置陇城县,治所在秦州东的东柯谷(今北道区马跑泉西)。后唐末帝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县地属后晋。后晋出帝开运三年(946年),契丹灭后晋,第二年,雄武军节度使何建斩契丹使者,以秦、成、阶3州投降后蜀,县地属后蜀。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柴荣下诏伐蜀,取秦、成、凤、阶4州,县地属后周。

       宋朝初仍袭唐制,分全国为10道。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县地属陇右道秦州雄武军节度。太宗太平兴国后移成纪县治于上邽。后废天水郡,而以成纪名郡。有显亲川之成纪,有秦州附廓之成纪。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改道为路,分领府、州、县、军、监。县地属陕西路秦州雄武军节度。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置陇城寨(治今陇城镇)。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置鸡川寨(今属通渭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从陕西路分置秦风路(治秦州)和永兴路,县地属秦凤路秦州雄武军节度。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地陷于金。绍兴九年(1139年)被南宋收复。绍兴十二年(1142年)以渭河为界,割秦州一半予金,县地属金。当时的秦州有“汉四番八”(属宋者称汉,属金者称番)之说。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秦凤路改称熙秦路。金人占领县地后,以秦寨为秦安城。金正隆二年(1157),以秦安城、腊家城始置秦安县(治今兴国镇)。秦安作为县名由此开始。同时析置鸡川县。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熙秦路改称风翔路,秦州隶属风翔路,改陇城寨为县。秦州统领秦安、陇城、鸡川等8县。秦安县属风翔路秦州管辖。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将陇城县、鸡川县并入秦安县。至此,秦安始为一县,为秦州管辖。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置陕西、甘肃两个行中书省,秦安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秦州管辖。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巩昌府直隶陕西行中书省,秦州属巩昌府(治今陇西县),秦安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巩昌府秦州管辖。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统各府州县,废甘肃行中书省。秦安县属陕西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管辖。

       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右布政使司驻巩昌,泰安县属陕西右布政使司巩昌府秦州管辖。康熙八年(1669年),陕甘分省,秦安县属甘肃巩昌府秦州管辖。雍正七年(1729年),升秦州为秦州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等5县。光绪二年(1876年),秦安县属甘肃省巩秦阶道直隶秦州管辖。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政府推行省、县两级制,暂存道制,以联络督导。改巩秦阶道为陇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陇南道为渭川道(治今秦州区),统领秦安等14县。民国16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废道设行政区,实行省、县两级制,秦安县属甘肃省渭川行政区管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全省划设七个行政区,天水为第四区,秦安县属甘肃省第四区行政督察区管辖,直至秦安解放。

       1949年8月3日秦安县解放后,属甘肃省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管辖。1951年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改称为天水区,辖秦安等12个县(市)。1955年天水区改称为天水专区,辖秦安县等13县(市)。1969年天水专区改称为天水地区,辖秦安县等11个县(市)。1985年7月8日,撤销天水地区,设地级市,秦安县隶属天水市。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