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赤峰市


[日期:2020-07-18]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209次

【由来】
       赤峰市,即原“昭乌达盟”,因清初内扎萨克11个旗,会盟于翁牛特左旗境内的“昭乌达”,故称“昭乌达盟”。数旗会盟为盟,盟名通常冠以会盟之地的地名,“昭乌达”即蒙古语地名,“昭”意为“百(数词)”,“乌达”意为“柳树”,合意为“百柳”。

       “赤峰”一名,系蒙古语“乌兰哈达”的汉译名,因赤峰市境内英金河东岸有一座棕红色的岩石山峰,蒙古族叫“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岩峰”或“红色的山峰”,故俗称“红山”,而雅称“赤峰”。“乌兰”意为“红色、赤色”,“哈达”意为“岩石”。

【沿革】
       夏、商之际,赤峰地区为商世侯国或方族封地。公元前19世纪,东胡族发祥于今赤峰老哈河一带。至战国时期,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燕国派大将秦开率军北伐,一举击破东胡,东胡却地千里。燕国屯田戍守,修筑长城并设右北平郡(治今宁城县甸子乡黑城村)。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 秦灭六国,设立郡县,今赤峰属秦国辽西、右北平郡所辖。秦二世胡亥元年(前209年),匈奴再度崛起,大破西拉木伦河流域的东胡联盟。东胡残部分为两支,一支退居乌桓山,称乌桓部;一支退居鲜卑山,称鲜卑部。秦末,楚汉相争,中原内乱,北方空虚,今赤峰大部分地区被匈奴占据,属匈奴左地。

       西汉武帝为安定北疆,发动了长达10年的汉匈战争。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派霍去病率兵5万驱逐匈奴,收复右北平郡。东汉建武二十五年(49年),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率众来附,光武帝将其安置在右北平等郡。建武三十年(54年),鲜卑人迁至塞内,汉右北平郡郡治由平刚(今宁城黑城)移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宁城县为辽西鲜卑人所据。延熹九年(166年),鲜卑大人檀石槐分其地为3部,今宁城县境属东鲜卑宇文部。

       三国、西晋时期,今赤峰地区为东鲜卑宇文部活动的中心。魏晋之后,赤峰地区先后崛起库莫奚和契丹两部族。至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游牧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土河(今老哈河)流域的契丹族,已经发展为八部落(徂皆利部、乙室活部、实活部、纳尾部、频没部、内会鸡部、集解部、奚 部)。

       隋,今赤峰一带仍为契丹部族占据。唐贞观二年(628年) 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长摩会叛突厥,率各部降唐。唐贞观三年(629年) 突厥衰落,奚、室韦等10余部降唐。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唐在契丹地设松漠都督府(故址在今林西县双井店乡樱桃沟),在奚地设饶乐都督府(故址在今宁城县大明镇)。

       辽太祖五年(911年),奚部被耶律阿保机征服,奚地入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辽国在奚王牙帐地置大定县(今大明城),建中京大定府,作为辽代中、后期国都。今赤峰地区,属辽国上京临潢府和中京大定府。

       金天眷元年(1138年) 辽上京地区为金人所据。天眷元年(1138年)取消辽上京称号,称临潢府。元贞元年(1153年),金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后,又将辽中京(中都)改为北京大定府,并将临潢府归属北京路。

       蒙古太祖十年(1215年) 正月,木华黎率蒙古军攻金临潢府(原辽上京)。继而攻打金北京(原辽中京),二月,归为蒙古属地。元至元七年(1270年) 改北京路总管府为大宁路(今宁城大明城),领兴中府及义、瑞、兴、高、锦、利、惠、川、建9州和大定、龙山、富庶、和众、金源、惠和、武平7县。元至元八年(1271年) 元王朝中央设中书省,除腹地外,各地设行中书省,应昌路(今克什克腾旗达里湖畔)等直属中书省,宁城县、赤峰市一带属辽阳行中书省。

       明洪武三年(1370年) 4月,妥欢贴睦尔病殁应昌城(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昭帝)于应昌继位,称必力克图汗,建元宣光,国号仍称元,史称“北元”。明洪武七年(1374年) 七月,明将李文忠攻陷高州(今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大宁(今宁城县大明镇)、大石崖(今赤峰红山区),入毡帽山(今巴林右旗独石口苏木西北)。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在今内蒙古东部,先后设置了应昌卫(治所在克什克腾旗达尔罕苏木)、富峪卫(治所在宁城甸子乡黑城村)。

       后金天聪七年(1633年),已归附的蒙古部落有科尔沁、敖汉、奈曼、巴林、札鲁特、翁牛特、阿鲁科尔沁、喀喇沁。清崇德四年(1639年) 清廷对蒙实行“赐之封爵,界之疆土”盟旗制度。对昭乌达、卓索图建立了会盟。 昭乌达盟初编3部4旗,会盟地点,初设翁牛特左翼旗东部"札衮乌达楚古拉干"(今翁牛特旗大兴乡),即100棵柳树之意,后来演变成“昭乌达”。清雍正七年(1729年) 10月16日,清廷析热河直隶厅之东八沟地方(今河北省平泉)建八沟厅,管理卓索图、昭乌达盟两盟汉民事务。清乾隆五年(1740年) 置热河道(治所承德),领承德府及卓索图、昭乌达两盟境内的府、厅、州。 清乾隆七年(1742年) 2月5日,承德直隶州复改为热河理事通判厅,并于八沟厅设乌兰哈达巡检司。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 12月4日,析八沟厅,置乌兰哈达直隶厅,治所哈达街(今赤峰市红山区)。辖翁牛特、巴林、阿鲁科尔沁、克什克腾、札鲁特诸旗。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2月3日,清廷升热河直隶厅为承德府,乌兰哈达厅改为赤峰县,隶属于承德府。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12月21日,升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治所在乌兰哈达。同时置开鲁、巴西(翌年3月17日改称林西),隶属赤峰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设热河都统,监督节制卓索图、昭乌达盟及境内所设府州县。民国二年(1913年)7月18日,改赤峰直隶州为赤峰县。民国三年(1914年),民国政府设热河特别区,领热河道,赤峰县属热河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9月17日,以热河特别行政区改置热河省,废道制,赤峰县直属热河省,时热河省辖15县、5设治局和昭乌达、卓索图2盟。

       民国十九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9日,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2日,日军攻占赤峰县城。3月26日,今赤峰市所辖地区全部沦陷。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 1月,伪满洲国协和会赤峰办事处成立,后改成赤峰本部。伪满康德七年(1940年) 1月1日,伪满公布《旗制》和《旗官制》,取消县名称,将乌丹县并入翁牛特左翼旗,赤峰县并入翁牛特右翼旗,宁城县并入喀喇沁中旗,新惠县并入敖汉旗。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伪满政权随之垮台。8月16日,苏联红军消灭日军敢死队,开进赤峰县城。8月24日,中共热河省委析翁牛特右旗地,置赤峰市,11月27日置赤峰县,均隶属新成立的热河省热中地委。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析赤峰县地置赤西县,亦属第二十二专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赤峰市并入赤峰县。11月,第二十二专区撤销,所辖旗、县并入热中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分赤峰县复置赤峰市,赤西县并入赤峰县。

       1952年5月,撤销赤峰市,并入赤峰县。1955年7月30日,撤销热河省,赤峰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管辖,1956年1月1日正式实施。1958年10月20日,撤销赤峰县,设立赤峰市。1962年10月20日,复置赤峰县,市、县分治。从原赤峰市划给赤峰县19个公社,并将翁牛特旗的官地、岗子、大碾子3个公社划归赤峰县;赤峰市所属乌敦套海划归翁牛特旗。1968年1月28日,成立昭乌达盟革命委员会,同一天赤峰市革命委员会成立,2月28日赤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取代党政机关。1969年7月5日,昭乌达盟全境划归辽宁省管辖;1979年5月30日,昭乌达盟全境划回内蒙古自治区,并改盟革命委员会为盟行政公署,所辖市县旗革命委员会也随之撤销,恢复人民政府。1983年10月10日,撤销昭乌达盟建制,设立赤峰市(地级),撤销原赤峰市(县级)改设红山区、撤销赤峰县改设郊区,析原赤峰市、赤峰县和喀喇沁旗的9个公社设置元宝山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