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置潍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称潍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为潍坊市,1983年10月撤市设潍城区,因旧潍县城得名。潍州,潍县,又是因河而得名。潍河,古称潍水。
【沿革】
夏为三寿古国。西汉为平寿县地,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北齐废平寿,并入下密县,县治由境外迁来原平寿县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年) 于下密县置潍州。大业二年(606年) 州废,改下密县为北海县,属北海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复于北海县置潍州,武德八年(625年)潍州废,北海县属青州。北宋建隆三年(962年)于北海县建北海军,乾德三年(965年) 仍为北海县,为潍州治。金、元两朝,北海县均为潍州治。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潍州,改称潍县,为潍县治,属莱州府。清末,属登莱青胶道莱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1月,废府设道,潍县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置莱胶道,潍县属之。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潍县直隶于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将清末潍县的16个区划为10个区,今潍城区为第一、二、三区大部和第十区一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潍县属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2月,中共将潍县北部第四、五两区与寿光县第九、十两区合并建立寿潍县(次年9月始建寿潍县抗日民主政府)后,潍县其余八个区改为潍南县(未建县政府),今潍城区为潍南县一部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潍南县政府成立,属胶东行政区西海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潍县城解放,于潍城、坊子及二者之间的毗连地区设立潍坊特别市,直隶于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局时驻益都县)。同年7月昌潍专区成立,潍县属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3日潍坊特别市改名潍坊市,直辖于山东省。
1950年5月撤销潍坊市,并入潍县。同年11月恢复原潍坊市,属昌潍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隶属不变。1961年10月复置潍县。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5月改为潍坊地区,潍坊市与潍县均属之。
1983年8月撤销潍坊地区,设置地级潍坊市;同时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同年10月,将原潍坊市和原潍县辖区划为三个区,其中将原潍坊市的城关、东关、南关三个办事处,东郊、西郊、二十里堡、红星四处人民公社和原潍县的望留、符山、杏埠、于河四处公社划为潍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