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筑城,定名通州。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为了避太后父名之讳,曾一度改称崇州,亦称崇川,后又复称通州。
太后就是宋真宗刘皇后,宋仁宗是真宗的第6个儿子,为李宸妃所生,刘皇后无子,收为养子。真宗临终,遗诏尊刘皇后为太后。因仁宗年幼,太后垂帘听政,处理军国大事。太后的父亲叫刘通,宋初在京师掌握禁军,保卫皇都,后又从征南北,有战功,卒于军旅途中。是年,时值太后生日,仁宗下令天下避太后父讳,这就是通州改称崇州的原委。崇字取自辖县崇明。仁宗天道二年(1033年)三月太后逝世,八月仁宗皇帝下诏中外不要再避六太后父讳,从而又恢复了通州之名。所以南通在历史上有十年时间称为崇州。
【沿革】
隋朝以前,南通一带逐渐成洲,始称壶豆洲,后又称胡逗洲。洲上多流人,以煮盐为业。唐代时胡逗洲与陆地逐渐连接,唐政权设盐亭场、狼山镇。五代十国时设郡,称静海。后周显德五年(958年)筑城,定名通州。
宋天圣元年(1023年)为了避太后父名(刘通)之讳,通州改称崇州,又名崇川。明道二年(1033年)复称通州。政和七年(1117年)后通州改为静海郡。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通州升为通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为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直隶州。为有别于顺天府通州(今北京通县),俗称南通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通州直隶州,改称南通县,属江苏省。民国三年(1914年)5月,全省下式设立金陵、沪海、苏常、淮扬、徐海5道,南通县属苏常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进入江苏省,取消各道,南通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南通县为第七行政督察区驻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南通县为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地。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2日,南通全境解放后,划城区、狼山、天生港一带建南通市,为苏北行署管辖。1953年1月,撤销苏南、苏北两个行署区,建立江苏省,南通县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62年改为省辖市。1971年4月南通专区改为南通地区。
1983年2月,南通地区与南通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自此,南通市辖海安、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启东六县及崇川、港闸两区。1990年以后,启东、海门、如皋、通州先后撤县设市。1991年区划调整后,将原来的南通市主城区更名为崇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