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文章内容

常德市


[日期:2014-08-04]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776次

【由来】
       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升鼎州团练为常德军节度使。"常德"取孔颖达《诗经·大雅·常武疏》:"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常德"之名始于此。

       另一说:宋置常德府,因其南之德山,又名,善德山,转音为常德。

【沿革】
       楚顷襄王二十二年(前277年),秦蜀郡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常德有城,自此开始。秦代,常德属黔中郡,郡衙设临沅县。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隶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光武帝恢复武陵郡,建武二十六年(50年)郡治从义陵(今淑浦县)又迁往临沅县。顺帝阳嘉三年(134年),荆州刺史部移治于索县(现鼎城区断港头城址村)。三国时,常德市归吴国管辖,仍名武陵郡,隶属荆州。两晋,常德市分属武陵、天门、南平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废陈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为朗州,并临沅、汉寿、沅南为“武陵县”。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将朗州更名为武陵郡。

       唐代,武陵、澧州隶属江南西道。北宋,改朗州为鼎州,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均隶属荆湖北路。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升鼎州团练为常德军节度使,"常德"之名始于此。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

       元代,常德府、澧阳军州分别改为常德路、澧阳路,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江南北道。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澧阳路改为澧阳府,皆隶属湖广布政司分守上荆南道。洪武九年(1376年),将澧阳府降为澧州。

       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常德府、直隶澧州同隶属于岳常澧道。至清末,常德府辖武陵、桃源、龙阳、沅江四县;直隶澧州辖石门、慈利、安乡、安福、永定五县。

       中华民国二年(1913)废府,改武陵县为常德县。民国三年(1914年)5月置武陵道,驻常德县。民国五年(1916年)10月裁撤武陵道,常德县划归湘江道。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常德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立“第二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常德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调整行政督察区,第二区改称“第四行政督察区”,辖常德县、华容县、南县、安乡县、澧县、临澧县、石门县、慈利县和桃源县计9县,专署驻所未变。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中旬至8月初,第四行政督察区各县先后获得解放。8月中旬,各县相继成立人民政府,并分别于8月5日和8月15日建立常德市、津市市,成立人民政府。8月28日,常澧区更名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简称常德专署)。1950年10月19日,自常德县析置常德市。1970年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地区驻常德市。辖常德市及常德(驻常德市)、临澧、澧县、安乡、汉寿、桃源、慈利、石门等8县。

       1988年1月23日,撤销常德地区和常德县,常德市升格为地级市。常德市设立武陵、鼎城两区。武陵区的范围包括原常德市和常德县的武陵、斗母湖、河洑、石门桥四个镇和丹洲、康家吉、南坪岗、河洑、芦获山五个乡;原常德县其余的三十六个乡镇为鼎城区的行政区域。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