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立临澧县,因县“壤联澧水”,故名。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临澧县并入澧阳县。雍正七年(1729年),裁九溪卫、永定卫和澧州地一部分,始设县,取安福旧所名曰安福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江西重名,复置临澧县。
【沿革】
邑地古为荆楚之域。春秋战国属楚。秦赢政三十六年(前211年),隶黔中郡慈姑县。西汉罢荆州黔中郡置武陵郡,罢慈姑县置零阳县,属之。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析武陵郡地置天门郡,隶零阳县。
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年)立临澧县,属天门郡。两晋隶属未变。南朝宋天门太守零阳县;齐、梁隶天门郡,分属澧阳、零阳县;西魏元廓二年(555),罢天门郡,置石门郡,隶之;陈隶石门郡,分属石门、零阳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临澧县并入澧州澧阳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罢石门郡、隶澧州;大业三年(607年),升澧州为澧阳郡,改零阳县为慈利县,分属澧阳、慈利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复澧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隶山南东道澧州澧阳郡。五代隶澧州,分属澧阳、慈利县。宋乾德元年(963年),属荆湖北路澧州澧阳郡澧阳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隶湖广行省江南北道澧州路,分属澧阳县、慈利县;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改路为府,隶荆南道澧阳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隶常德府;洪武廿九年(1396年),隶岳州府,属湖广行省上荆南道岳州府澧州慈利县。
清康熙三年(1664年),改隶湖南省岳常澧道澧州直隶州;康熙九年(1670年),隶岳常澧道;雍正三年(1725年),隶岳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裁九溪卫、永定卫和澧州地一部分,始设县,取安福旧所名曰安福县,县城设裴家河(今城关镇地)。
民国三年(1914)1月,因与江西省安福县同名,乃取壤联澧水之意,改称临澧县,废府州,隶武陵道;民国五年(1916年),撤武陵道,改隶湘江道;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临澧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临澧划入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慈利);民国27年(1938年)4月调整行政督察区,第二区改称“第四行政督察区”,辖常德县、华容县、南县、安乡县、澧县、临澧县、石门县、慈利县和桃源县计9县。
1949年7月24日,临澧和平解放,1949年8月4日隶属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1950年8月29日,常澧专区更名为常德专区。1970年常德专区改称常德地区,临澧县属常德地区。1988年1月23日,撤销常德地区、县级常德市和常德县,设立常德地级市,临澧县属常德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