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文章内容

襄阳市樊城区


[日期:2014-07-25]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839次

【由来】
       周宣王元年(前827年),周宣王把一块丰饶的土地封给了身边的要臣仲山甫(又称樊穆仲、樊仲山父),樊城在那时开始建城,故名。

【附加】
       仲山甫,一作仲山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虽家世显赫,但本人却是一介平民。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周宣王元年(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

       东汉史学家服虔的《史记正义》解释说:按祖祀扫排位,父在上,子居下,兄弟中的一、三、五居右,统称“穆”,二、四、六居左,统称“昭”,仲山甫排行老三,所以称“穆仲”。仲山甫出生于何地,史籍无载。但他的封地樊就是周天子给他的法定籍贯,所以后世称他为“周樊人”或“南阳樊人”,即今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姓氏考略》引《广韵》语:“樊,望地南阳,系出姬姓,虞仲支孙仲山甫封于樊,后以封地为姓。”即说明他是南阳樊人。

【沿革】
       古时樊城属豫州之域。“樊”之地名始于殷商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后,置郡设县,樊城隶属南阳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樊,置襄阳郡,樊城隶属襄阳郡。南北朝、西魏时(535年—557年),置樊城县,隶属河南郡。

       北周,废樊城县,设安养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养县为临汉县,永贞元年(805年)移临汉于古之邓县治名邓城县,樊城为邓城县辖镇。宋绍兴五年(1135年),撤邓城县,并入襄阳县,樊城为襄阳县辖镇。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立襄阳路,治所襄阳,辖樊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襄阳县设4坊(东北坊、东南坊、西北坊、西南坊)2厢(樊城厢、黑门厢)。清代至民国时期樊城为襄阳县辖镇。

       民国二年(1913年)1月17日置安襄郧荆道,旋改名鄂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23日改设襄阳道。驻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汉江南岸襄城区)。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襄阳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襄阳县分为6区,于樊城设樊东镇、樊南镇、樊西镇、樊北镇,均隶属第二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正式实施新县制,襄阳县分设37乡镇,樊城分设为樊东镇、樊西镇。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樊东、樊西两镇合并为樊城镇。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10日,樊城、襄阳解放,中共桐柏行署三专署将襄阳、樊城合并组建襄樊市。同年5月,湖北恢复省区建制,中共汉南工委改为中共襄阳地方委员会,同时成立襄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直辖襄樊市。1952年改襄樊市为专署辖镇。1953年4月,襄樊市恢复建置,改为省辖(县级),1979年升为省辖地级市。1983年8月,襄阳地区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地级襄樊市后,于1984年1月,在樊城分设樊东区、樊西区、郊区。

       1995年10月,撤销樊东区、樊西区和郊区,合并筹建樊城区。1996年7月12日,樊城区正式成立。2001年8月31日,米庄镇划归襄阳区管辖,将原襄阳县的牛首镇、太平店镇划归樊城区管辖。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于是樊城区改为襄阳市樊城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