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海县冲鹤堡番村发生由渔民黄萧养领导的农民暴动,很快遭到镇压。为了强化统治,景泰三年(1452年),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和新会的白藤一堡划出,设置顺德县,取“顺天明德”之意。1992年3月26日,顺德撤县建市,2003年1月8日,撤销县级顺德市,设立佛山市顺德区。
【沿革】
先秦时期属于百越民族活动的区域。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秦统一岭南后,大批中原人移居到顺德。秦至南北朝,顺德属南海郡番禺县。隋代起,属番禺县分出的南海县,今顺德区属南海县地。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岩政权割据岭南时,乾亨元年(917)改广州为兴王府,并仿唐代首都长安建置,分新会县为咸宁、常康(在兴王府附郭,即民国南海县)二县及永丰、重合二场,以拱卫都城。咸宁县治所在今佛山市顺德区北窖镇简岸路村。
宋开宝四年(971),潘美平南汉;开宝五年(972年),并咸宁、常康二县与永丰、重合二场及番禺、四会为南海县。广东咸宁县仅仅存在了56年。南宋末年,民众随同朝廷南逃,使顺德人口快速增长。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南海县冲鹤堡番村(今顺德勒流镇番村)爆发了黄萧养起义,但很快被镇压。为了强化统治,明王朝在景泰三年(1452年),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37堡和新会的白藤堡划出,设置顺德县,取“顺天明德”之意,以其中的太艮堡为县治,并改名大良。顺德建县以后,由广州府管辖。清沿袭明制,顺德县仍属广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6月,顺德县属粤海道管理。民国九年(1920年)废道,顺德先后隶属国民党政权广东省政府、中区绥靖委员公署、第一行政督察教导员公署。
1949年10月28日,顺德解放,10月30日,容(容奇)良(大良)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950年3月20日,顺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珠江行署。1955年,顺德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隶属粤中行署。1958年,顺德和番禺两县合并,改名番顺县,隶属佛山专区。1959年6月,顺德、番禺两县建制恢复,顺德仍隶属佛山专区。1968年,顺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佛山专区。1970年,佛山专区改称佛山地区。1980年,恢复顺德县人民政府,隶属佛山地区。
1983年6月,撤销佛山地区,设立地级佛山市,顺德县隶属佛山市。1992年3月26日,顺德撤县设县级市,4月30日,顺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2003年1月8日,顺德并入佛山,撤销县级市,设佛山市顺德区。2011年2月11日,广东省正式确定佛山顺德为广东省首个省直管县。
【附加】
黄萧养 (?—1450)原名懋松,童年时,父亲无力缴纳租税,将黄萧养抵押给大地主当小工。少年时代,游方僧人萧大悟到村上行医,将其赎出收为徒弟,黄懋松为谢师恩自此改名为“萧养” 。后因杀人入狱,不久获大赦,出狱后,给盐商当帮工,因盐商武装私运,黄萧养在押船途中遭官兵追缉,被押送到广州司监囚禁。在囚中因同监的江西客商怂恿,黄萧养遂领导同囚数百人越狱造反。
正统十四年(1449年)率众十余万,船千余艘,围攻广州。自称顺天王,建元为东阳元年。次年,他受右佥都御史杨信民的欺骗,攻势转缓。明将董兴乘机进攻,黄萧养中箭而死。所部退据大良堡继续战斗,不久战事结束,起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