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79年东升、跃进两个公社合并,设象山区,以境内著名的象鼻山得名。
【附加】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象鼻山海拔200米,高出水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它是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的。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
【沿革】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为始安县辖地,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为始安侯国辖地,国都在今桂林市。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十一月,孙皓分零陵郡南部都尉置始安郡,始安属之并为郡治。南朝梁大同六年(541年)始安县为桂州治,今象山区为始安县地。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始安郡,置桂州总管府,始安县为桂州总管府治。唐至德二年(757年,一说贞观八年即634年),因“附郭桂州”,将始安县改名临桂县。今象山区为临桂县地。
民国二年(1913年)今象山区为桂林县治所在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临桂县治分属桂林市培风、义南镇和西南附廓乡。
1950年今象山区属第二区和西郊区,1955年撤区,改称阳桥、南门2街道和东莲乡,1958年改阳桥、南站2公社,1966年更名为东升、跃进公社,1979年两公社合并设象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