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节(Carnival),为期数星期至数月的重要天主教和东正教节日,信徒化装或打扮一番后巡游庆祝,略有街头派对气氛。举办时间视各国风俗而异,主要庆祝集中于二、三月,但通常在大斋期(四旬斋)的首日至大斋首日(圣灰星期三)前结束。
Carnival来源于两个拉丁文的单词,意思是“禁肉食”,因为圣诞节后,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即四旬斋(lent)。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食,反省、忏悔以纪念复活节前3天遭难的耶稣,生活肃穆沉闷,于是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
其实它最早起源于非基督徒的节日庆典,如希腊酒神节、古罗马农神节和牧神节以及凯尔特人的宗教仪式等。在中世纪,天主教想压制所有异教徒的思想,却未能取消狂欢节,于是就把它纳入自己的年历,即感恩节。但逐渐地狂欢节(Carnival)本质已脱离宗教庆祝,变成娱乐性的大型摊位活动。
目前巴西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号称“地球上最大的聚会”。十六世纪由葡萄牙人传入巴西。1641年,在萨尔瓦多举行了马队和花车的游行,从而开创了巴西欢度狂欢节的先河。1846年,巴西首次举行狂欢节化装舞会。到了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巴西奴隶贸易的逐步取消和奴隶制的最后废除,广大黑人兴高采烈地加入了狂欢节的游行大军,在非洲传统乐器的伴奏下,跳起带有浓郁非洲风格的舞蹈。1889年巴西推翻帝制成立共和国后,狂欢节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新的变化,桑巴舞逐渐成为节日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