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53年12月31日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以地处青海湖之北,故名。1955年,海北藏族自治区改设海北藏族自治州。
【沿革】
古为羌地。汉元始四年(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辖海晏、刚察等地区。不久郡邑废弃。东汉永元十四年(102年),复置“西海郡”。
魏晋和十六国时,设置西平郡,海北州属西秦、北凉、南凉统治。隋大业五年(609年),炀帝击败吐谷浑伏允主力后,又设置“西海郡”,郡治多至伏俟城,海晏、刚察仍属期管辖。
唐贞观五年(631年),设置米川县,辖今门源地区。唐咸亨三年(672年),徙吐谷浑可汗诺曷钵于浩亹水(今大通河)南。唐广德元年(763年),吐蕃占据青海,海北州属其域。
元朝设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海北州归其管辖。明洪武八年(1378年),设安定、阿瑞二卫。海北州在二卫辖境。明正德四年(1509年),蒙古族和硕特部落固始汗自新疆入青海,统一了蒙古族分编为5部29旗。其中,海北地区有11旗,置于青海钦差大臣(驻西宁)管辖之下。同时,筑起了大通(今门源县城)、白塔(今大通县城关镇)、永安(门源县城西北)3城,在今门源县城设“大通卫”,辖永安营和白塔营,属西宁府管辖。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迁卫于白塔。清乾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改卫为县治。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同年,划达坂山以北设置门源县,祁连地区和原属西宁府的仙米、珠固划归门源县。1939年,设祁连设治局。1943年,海晏建县。刚察为教兰理事辖区。
1949年海北解放,成立亹源县政府,1950年至1952年成立海晏县、刚察行政委员会、祁连自治区。1953年12月31日设立海北藏族自治区,辖亹源回族自治区(驻浩亹镇)、祁连县(原祁连自治区改设,驻八宝寺)、刚察县(原刚察区改设,驻沙柳河)、海晏县(原海晏县藏族自治区恢复为县,驻三角城),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亹源县浩亹镇。1955年,海北藏族自治区改设海北藏族自治州,亹源回族自治区改设亹源回族自治县。 1993年7月驻地迁至海晏县西海镇。1995年1月11日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门源回族自治县浩门镇迁至海晏县原二二一厂基地(即西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