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上甘岭区名源于森工企业上甘岭林业局名。1953年1月,伊春森工管理局于汤旺河两岸建立森工分局,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中上甘岭战役和红山战役的伟大胜利,命名为上甘岭森林工业分局和红山森林工业分局。同年8月,两局合并为上甘岭森工局。1960年3月,设立上甘岭区。
【沿革】
今上甘岭林区唐属河北道都督府,辽属东京道女真五国部,金属上京会宁府蒲与路,元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桃温万户府,明属奴儿干都司建州卫和屯卫,清末属黑龙江将军呼兰城守尉所辖,光绪五年(1879年)改为呼兰副都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汤源县治,上甘岭林区属汤原县。民国时期属黑龙江省汤原县。伪满时期属兴安东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属松江省汤原县。
1952年,伊春设县治,上甘岭林区属伊春县。1958年改称上甘岭林业局。1957年7月,伊春撤县设市。1960年3月,设立上甘岭区,为伊春市辖区。1962年12月,上甘岭区并入双子河区。1964年6月23日,撤销伊春市,设置伊春特区,同年12月21日,恢复上甘岭区,隶属伊春特区。1967年5月5日,成立伊春市革命委员会,伊春特区随之撤销,上甘岭区隶属伊春市管辖。1970年4月1日,改伊春市为伊春地区,1979年12月14日,撤销伊春地区,恢复伊春市(地级),上甘岭区隶属伊春市至今。
【附加】
上甘岭林区于辽金时期为女真族活动地域。《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记载:“女真族活动地域为‘白山黑水’。白山古称不咸山、息太山,即今长白山;黑水系指黑龙江水系。按今日地理概念,其活动地域统言之在今长白山、小兴安岭、松花江及黑龙江中下游一带。”又记“从考古发现,金代铁器遍布黑龙江腹心地区和主要江河流域,包括阿什河、呼兰河、乌裕尔河、嫩江、松花江、汤旺河诸流域,西到大兴安岭东麓金代东北路界壕边堡,东北至伊春大清川,极东到虎林、饶河县的石臼河。”清代为鄂伦春、赫哲人狩猎之地。据《黑龙江乡土录》载“嘉庆年间,拟在汤原西、伊春河之源与兴安岭之阳群山郁建春伦县,此地鄂伦春、赫哲人居之,有礁营为猎户所集,礁户需领照牌,凭照始能入山行猎”。
伪满初期,溪水河附近已有伐木者,于平川农场东山岗上设有把头发放钱粮的老钱柜,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1945年至1953年间,在青山农场上行两公里处,有鄂伦春人季节性居住点。他们一般于冬春之季来此狩猎,夏季返回逊克县新兴屯,约三五十人,男女老幼皆有。1952年森林勘测时发现,于卫国林场沿场旺河两岸、蔚兰沟口向里二三公里处有伐木遗迹。据考,为大肚锯采伐,马套子集材,汤旺河流放。早于建局前,现知其名于上甘岭林区活动者,有长青沟刘三、美林沟刘长更、蔚兰沟朱大力,皆以狩猎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