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来源:满语tumen ula,“图们江”的汉语意思是:万江之源,“图们”是满语“一万”“众多”的意思。
图们江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也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一条大河。金、元称爱也窟河,其下游段称统门河,明称啊也苦河,其下游段称徒门河,清朝时按满语读音译作“土门江”。“土门”其实并非汉语,也不是朝鲜语,“土门”满语原称满语原称“tumen sekiyen”“土门色禽”,土门意为“万”,色禽意思是“河源,亦即万水之源。
可是,后来日本借“土门”这两个汉字词挑起朝鲜和清朝之间的领土争端,指责清朝非法侵占朝鲜的土地。事件间接引致朝鲜独立,并使日本有机会进一步侵占朝鲜的利益。与此同时,中国方面改用与原来读音相近,但没有意义的“图们”来作为这条河流的译名。1962年中朝两国协定,“红土水”与“溺流水”以下称图们江,而朝鲜半岛方面则使用“豆满江”这个名称.。
图们江出海口及俄朝铁桥
编者注:远处铁桥,横跨图们江,连接俄罗斯与朝鲜。桥右边是朝鲜,左边是俄罗斯。十八世纪中期,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两个条约的结局就是封锁了吉林的入海口,后来督察院左副御史吴大澄与沙俄谈判,据理力争,获取经由图们江通航入海权利,算是给清政府争回一点权利。可是1950年苏联和朝鲜两国修建图们江铁路大桥。这个铁路大桥的高度仅有9米,其中只有3孔可作为通航孔通过,只能通过300吨以下的小型船只,大型船只根本无法通过,这样就将珲春的出海口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