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八达岭是位于北京延庆县境内的军都山的一小部分,它是关沟最北端的一个谷口,又称北口(另有南口在关沟之南),也是居庸关的外口。由此往北可到延庆,往西可到康庄、怀来、张家口、大同;往东可到永宁、四海、密云;往南可经昌平到北京。交通四通八达,故称八达岭。明代《长安客话》说,“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传说】
当地传说元代曾有一位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巡幸到此,看到关山险峻,崇峦叠翠,于是龙颜大悦,给此处赐名曰“巴达岭”,后人讹传为“八达岭”。这个解释未必真实,因为不但找不出史料依据,而且也查不出元代有过一位名叫“巴达黎黎”的皇帝。实际上,在八达岭所在的延庆县,确曾降生过一位元代皇帝,不过,他的名子叫爱育黎拔力八达,含有“八达”二字,也许“巴达黎黎”是一种误传。但联想到元朝时皇帝们每年要从北京到上京来往一次,而处于必经之路的八达岭,被这位皇帝乘兴赐名,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还有人传说明末李自成率军征战到此,由于关城易守难攻,大军受阻,累日不进,不由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前方还有七道险关。李听罢长叹一声,心想这第八道关都过不去,看来强攻是不行了,于是改途而去。后来这里被称“八道岭”,继而成为“八达岭”。
另外有一说是由“八大岭”谐音而得名。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工程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戴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
【附加】
八达岭它自古以来,既是交通要道,又是北京的防御前哨。八达岭上依山据险,设有关城,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居庸关更加险要。“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建在这里的长城,随山就势,当然更加蜿蜒多姿,为人所乐游了。
明代,在八达岭长城驻有重兵。但是,世上没有攻不破的城堡。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闯王李自成率领他的部队,就是由宣化、怀来直指八达岭,夹攻居庸关,敲开北京的大门,打进了紫禁城,明代经营了二百多年的长城防线,毁于一战。
八达岭的关城,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在它东门悬有匾额,题为“居庸外镇”。在东门之外有一块约2米高的巨石,上面刻有三个大字:“望京石”。望京石的由来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向北京进犯,慈禧太后见势不妙,携带光绪帝及宫眷仓惶出逃。路经八达岭时,曾站在这里向北京遥望,因而得名。
登上八达岭长城,使人想起清代诗人魏源的五言绝句:“一登八达岭,回视如窥井;岂意塞门关,更成云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