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日常词解 >> 文章内容

自助餐(buffet)的由来


[日期:2019-07-30]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8802次

【起源】
       自助餐(buffet),亦称顿饭。这个英语单词源于法语,本意是摆放食物的餐台,而不是就餐方式。后来演变成就餐方式,厨师将烹制好的冷、热菜肴及点心陈列在餐厅的长条桌上,由客人自己随意取食,自我服务。这种就餐方式,最流行的说法是公元8~11世纪北欧的海盗发明的,被叫做“斯堪的纳维亚式餐前冷食”和“亨联早餐(Hunt breakfast)”。


 自助餐(buffet)

       那时的海盗们每有所猎获时,就要由海盗老大出面,大宴群盗,庆贺一番。但海盗们个性粗放。不熟悉也不习惯当时餐饮中的繁文缛节,于是便别出心裁,将所需要的各种饭菜和酒水集中在餐台上,由每个人自己取食品及饮料,畅饮豪吃。

       海盗们这种特殊的用餐方式,起初还被人们视为“不文明的吃法”,但后来,人们却渐渐发现了这种吃法的好处。对于顾客,用餐时不受任何约束,随心所欲,可选择的种类多,能够想吃什么就取什么;而对于饭店老板,也不用再为顾客进行桌前服务,节省了很多的劳力,降低了用人的成本。于是,这种自助服务的用餐方式很快就风行了欧美各国。

       到了19世纪90年代时,在美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这种就餐方式,但发展并不快,直到20世纪才成为工厂及大型企业职工就餐的普遍方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助餐被引进美军的军用食堂,从简单的小食品,发展成有主食、甜品、热汤等可供挑选的就餐形式。战后,这种美式自助餐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就餐形式。

       中国其实古代也有自助餐,在《红楼梦》中,第四十回有过这样的记载,因要给史湘云还席,宝玉提出了自助餐的建议:“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自助餐的形式在中国古代多数出现家中的宴席上,而街市上那些餐馆则并没有采用这种形式。

       到了民国初期,西方的自助餐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中国,只不过跟大多的西餐厅一样,这种形式还是更多流行于上流社会,或者仍然是在一些家庭宴会中更常见一些。自助餐饭店最早是日本昭和33年(1958年)东京帝国酒店首创先例,将所有料理放在一桌,客人依据喜好取食,这种样式十分流行。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一些中国的酒店里开始引入西方酒店里的自助餐,特别是早餐基本都采用自助的形式,直到90年代,中国的餐厅里也开始采用这种形式,不过并不多。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助餐才真的在中国发展起来,各种形式的自助餐也是层出不穷。

【其他国家自助餐特色】

俄罗斯:自助餐厅更像是大食堂,食物摆在餐台上,客人端着盘子,沿着餐台走一圈,喜欢吃的就夹到盘子里,选好之后在结账处称重。

日本:我们喜欢叫日本的自助餐为“回转寿司”。不同价格的寿司装在不同颜色的盘子里,随着传送带不停传动,食客坐在座位上,想吃哪个就把盘子从面前的传送带上取下来,最后按照盘子的数量与颜色算价钱。

巴西:巴西的自助餐厅有服务员,服务员举着后厨烤好的烤肉串在餐厅里到处走,如果你想吃,就叫他过来往你的盘子里切肉。

蒙古:自助餐是自己先在餐台前选好各种切成薄片的生肉,然后叫餐厅的厨师过来帮你把生肉烤熟。

美国:美国的自助餐有个形象的名字“all you can eat”,有点像台湾自助餐的定义“吃到饱”。中国自助餐厅也都是美国的这种形式:付固定总额的钱,然后随便吃。

欧洲国家:保留自助餐的传统,更多将自助餐当做便于交流的冷餐会或鸡尾酒会。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