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山西省 >> 朔州市 >> 文章内容

朔州市朔城区


[日期:2016-06-18]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011次

【由来】
       秦置马邑县。北齐天保八年(557年)迁原在内蒙和林格尔的朔州治所移入马邑故城。隋大业三年(607年)罢朔州为马邑郡。唐代,马邑郡改为朔州。以后历经后唐、辽、金、元、明、清几朝,朔州之名始终未变。民国元年(1912年)5月,全国废府、州、厅,改为省、县两级制,朔州改为朔县。1988年3月24日,设地级朔州市,朔县划归朔州市管辖,改称朔城区。

【传说】
       现在的朔城区古城,就是秦朝时修建的古马邑。相传,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为了防御北地胡人,派大将蒙恬,领兵三十余万,到塞外修城防守,蒙将军动用了大批百姓做苦工,可是城墙刚建完就倒蹋了。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有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次日天明,在围着城址的雪地上,出现了马蹄印,人们依照马蹄印修起城墙,再也不蹋了,于是给修起的城起了个名字叫马邑。

【沿革】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在此筑土城养马,所筑之城称马邑(今朔城区,包括古城墙在内),不久置马邑县,属雁门郡。西汉袭秦制,置马邑县,仍属雁门郡。新朝王莽改马邑县为章昭县。东汉,恢复马邑县。东汉末年,郡县荒废。三国魏复置马邑县。

       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怀帝封拓跋猗卢为“大单于”,以代郡封其为“代公”,猗卢以“封邑去国悬远,民不相接”为由,迫使晋室将当时雁门郡所辖陉岭(句注山或雁门山)以北的楼烦、马邑、阴馆、繁峙、崞等五县居民徙到雁门关以南,雁门关以北之地划归拓跋部。猗卢进驻马邑后,于永嘉六年(312年)在黄瓜堆筑新平城。晋人称为小平城,

       十六国时期,马邑先属前秦,不久归后燕。北魏初,马邑为畿内地。太和十八年(494年)后,马邑隶属恒州。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将朔州治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迁于新城(梵王寺村北)。天保八年(557年)朔州治所移入马邑故城,并改马邑县为招远县,同时置广安郡,郡县治所同在朔州。北周建德六年(577年)灭掉北齐,升朔州为总管府。

       隋初,朔州总管府辖二郡三县,广安郡领招远、神武(神武村)二县,长宁郡领长宁一县,不久罢总管府。开皇二十年(600年),朔州只辖招远、神武二县。大业三年(607年)罢朔州为马邑郡,辖鄯阳(由招远改)、神武(山阴、应县境)、云内(由云中改,为避隋文帝父亲杨忠名讳)、开阳(今朔城区南部)4县。

       唐代,马邑郡改为朔州,属河东道管辖。朔州领有鄯阳、常宁二县。开元五年(717年)于鄯阳城东30里的大同军城另置马邑县,隶属于朔州。天宝元年(742年),朔州改为马邑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马邑郡为朔州, 领鄯阳、马邑二县。

       五代,后唐初,朔州置振武军,马邑置兴唐军。天成元年(926年),于兴唐军置寰州,治所寰清县(西影寺东),后晋天福元年(936年),将朔州、寰州在内的十六个州割让给契丹。

       辽代,朔州属西京道所辖,统和年间(983年—1012年),升朔州为顺义军,领鄯阳、马邑、宁远三县。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曾将朔州归宋,改为朔宁府。金天会三年(1125年)又为金国占领,朔州归西京路所辖,在朔州置顺义军节度使,治鄯阳,属县有鄯阳、马邑二县。贞祐二年(1214年)又升马邑县为固州。

       元代,朔州仍领鄯阳、马邑二县。明代,朔州属大同府所辖,鄯阳县撤销,朔州只领马邑一县。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冀北道由大同移驻朔州。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冀北道移驻阳和。 清代,朔州初属大同府,雍正三年(1725年)置朔平府,治右玉,朔州和马邑属朔平府。嘉庆元年(1796年),马邑撤县为乡并入朔州。

       民国元年(1912年)5月,全国废府、州、厅,改为省、县两级制,朔州改为朔县,马邑复置为县,均直属山西省。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为雁门道,马邑县又并入朔县,属雁门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5月,废除道制,朔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山西省政府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朔县属第二行政主任公署(驻岢岚县)。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28日,日军攻破守城军民的南门防线,进入县城,并连续三天大屠杀,约三千人被杀害。不久,驻守县城之日军多被晋绥军所歼,10月初,日军从大同派来增援部队,才最后占领县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4月,日伪山西公署成立,并将雁北朔县等13县划归日伪蒙疆联合委员会晋北政厅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1日起,晋北政厅改为“大同省”,朔县属“大同省”,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朔县日军全部撤往太原。

       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立晋西北民主政权。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改为晋西北行政公署,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1月,改为晋绥边区行政公署,朔县为其所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6月17日,朔县解放,属晋绥边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原晋绥边区西雁北地委、专署一级机构宣布撤销,组成山阴中心县,作为东西雁北合并前的过渡机构,管辖山阴、平鲁、朔县、左云、右玉、怀仁、大同各县。9月6日,东、西雁北正式合并,划归察哈尔省雁北专署,朔县隶属雁北专署。

       1952年11月15日,察哈尔省撤销,雁北专区重归山西省,朔县随属。1958年11月3日,忻县专区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1月21日,平鲁县废入朔县。1961年6月2日,撤销晋北专,恢复忻县专区和雁北专区,7月9日,平鲁县、朔县分置,均属雁北专区。1967年3月16日,成立雁北区革命委员会,7月1日,改称雁北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称为雁北行政公署,期间朔县一直随属。1988年3月24日,撤销朔县、平鲁县,设立朔州市(地级)和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