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文章内容

南京市六合区


[日期:2015-01-18]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980次

【由来】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建棠邑县,隋开皇四年(584年)因境内六合山山有六峰,峰峰相连,形胜奇特,遂更县名为六合。据《元和郡县志》云:在县北八十里,六合县因六合山以为名”。1980年4月26日设立南京市大厂区。2002年4月,撤销六合县与南京市大厂区,合并成立新的六[lù]合区。

     《舆地纪胜》:六合山“即定山也。其山相接,通谓之六合山。旧名六峰,曰寒山、曰狮子、曰双鸡、曰芙蓉、曰高妙、曰石人”

【沿革】
       六合区古称棠邑,棠邑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周灵王十三年(前559年)。时为吴楚交界吴国的重镇。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棠邑县,属九江郡。楚汉相争,棠邑县初属楚。汉王三年(前204年)楚九江王英布以其地归汉。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陈婴棠邑侯,为棠邑侯国,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改名,棠邑称堂邑。元鼎元年(前116年),堂邑侯国除,复为堂邑县,属临淮郡。东汉建武年,改属徐州广陵郡。三国,广陵郡先属魏,至吴赤乌十三年(250年),归吴。堂邑县遂属孙吴广陵郡。

       晋太康元年(280年),以堂邑属徐州临淮郡,元康七年(297年),置堂邑郡于堂邑县,隶扬州。东晋,成康四年(338年)江淮乱,百姓南渡,侨置堂邑郡于江南建康,而本郡不废(一说迁堂邑郡侨治于建康,此从《通鉴》注:“实郡在江北者有堂邑”;《万历应天府志》:“侨置堂邑于此而本郡未废")。隆安元年(397年),中原乱,秦地之民南流,寄居堂地,改堂邑郡为秦郡以统之,置秦县;于秦郡置尉氏县以安尉氏(今河南尉氏县)流民,置义成县以安义成(今安徽怀远东北)流民。秦郡及秦、尉氏、义成3县均侨置,并在今六合县境,有实土。

       南北朝时期,刘宋永初元年(420年)以秦郡属南豫州(侨州);元嘉八年(431年)属南兖州(侨州)。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占秦郡,改置秦州及横山县,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宋收复失地,废秦州,复为秦郡。南齐建元元年(479年),析秦郡置齐郡,治瓜步(瓜埠),属青州。永明元年(483年),并秦郡入齐郡,将齐初恢复的堂邑县又并入尉氏县;永明二年以尉氏改属新昌郡。梁天监元年(502年),废齐郡复为秦郡,分尉氏县为堂邑、尉氏2县,太清三年(549年),侯景袭秦郡,改郡为西兖州。陈永定元年(557年)改复江北失地,恢复秦郡,堂邑、尉氏属之。太建五年(573年),北齐再取秦郡,置秦州瓦梁郡,随即为陈所收复,仍设秦郡;太建十年(578年),改秦郡为义州,旋罢。北周大成元年(579年)北周南下占领秦郡,改秦郡为方州,置六合郡,又置方山县,属方州。方州治于方山。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六合郡,以所领各县属方州。开皇四年(584年),废尉氏、堂邑、方山3县,并置为六合县,属方州。大业元年(605年)废方州,六合县属扬州江都郡。 大业十二年(616年),杜伏威、辅公柘江淮起义军占领六合。

       唐武德二年(619年),杜伏威降唐,六合遂为唐有。武德五年(622年),定六合为紧县,属南兖州;武德七年(624年),改属方州。贞观元年(627年),废方州,六合属淮南道扬州。广明元年(880年),黄巢义军占有六合。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定都江宁府(今南京),以六合县属江宁府,保大六年(948年)改六合为雄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占南唐江淮地,废雄州,复置六合县,属扬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六合属淮南道扬州。至道二年(996年),属建安军。祥符六年(1013年)改建安军为真州,六合属之。大观元年(1107年),升六合为望县,政和七年(1117年),属仪真郡。南宋初,仪真郡复为真州,六合属之。

       元初,六合县属扬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扬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属真州路真州(今仪征)。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六合由扬州府改属应天府。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六合属江宁府。太平天国于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天京后,以六合县属天京省江宁郡。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攻克六合县城,改属天浦省。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陷天京,六合县复属江宁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六合县属江苏省。民国三年(1914年),六合县属江苏省金陵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六合县属江苏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合县属江苏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抗日战争时期,六合县境内3方政权辖区交错,变迁频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5日,日军侵占六合县城。次年3月撤出,12月7日再占县城。伪政权先为维持会,后为伪县府,以六合县隶属伪江苏省政府,日伪占有县城及主要集镇。民国县政府撤至县境边地,仍以六合县隶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驻江都)。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新四军挺进六合,控制大片农村地区,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六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于竹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至9月,中共路东区党委决定,将六合县八百区改建为直二区,东王庙区改直四区,东沟区改直三区,均为县级行政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0月,以直二、直四2区合并建立冶山县。(直三区划归仪征县抗日民主政权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2月,以六合县与安徽省境来六县抗日根据地合并,建为来六县(领导机关称来六县办事处)。以冶山县与仪征县合并,建为东南县(领导机关称东南县办事处)。9月,成立中共浦(口)六(合)工委,兼为县级政权机构,在今六合境内辖有南圩、王子、滁河3个区,一年后建为六合县。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撤销东南县,复建冶山县;改浦六工委为六合县建制,今六合县境成立3个抗日民主县政权,来安县辖县境西部,冶山县辖东部,六合县辖县城以南沿江一带。3县均隶属路东专员公署领导。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6月,撤销六合县建制,并入冶山县。8月15日,改冶山县为六合县,仍属路东专员公署。同年8月20日,新四军攻克仍由日伪盘踞的六合县城,以六合县城为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9日,撤至冶山一带。民国六合县政府返回六合县城。其后,以六合县属江苏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由第五行政督察区划出江浦、六合、仪征3县成立)。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人民解放军南下,进入六合县境,4月,建东南县;5月,建来六县;7月,建盱嘉来六县。11月,撤东南县、盱嘉来六县建制,复建六合县,隶属皖北行政区滁县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5日,六合县城解放。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攻克划子口,六合县全境解放。六合属苏北行政区扬州分区。12月划回南京市。

       1950年1月,属苏北泰州分区。4月泰州分区改泰州专区,六合县仍属之。1952年11月,泰州专区改为扬州专区,六合属之。1956年2月改属镇江专区,12月改属扬州专区。1958年6月,划六合县复属南京市。1962年5月,划属扬州专区。1966年3月15日,成立六合专区,治六城镇;六合县属六合专区。1971年撤销六合专区,六合县属扬州专区。1975年11月,六合县再次划回南京市。1980年4月26日设立南京市大厂区。2002年4月,撤销南京市原六合县与原大厂区,合并成立新的六合区。

【注释】
       ①1952年大厂以镇为建制划归南京市,直属市政府。1973年9月成立南京市大厂区,辖大厂镇和沿江、盘城、葛塘三公社。1975年并归浦口区。1980年,因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扬子乙烯工程在此兴建,再从浦口区划出建区,以镇得名。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