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文章内容

武汉市东西湖区


[日期:2014-07-27]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6590次

【由来】
       东西湖区围垦前是汉阳、黄陂、孝感、汉川4县的属地,原无全区性统一地名,仅有泛指的汉阳北乡地名或柏泉、巨龙、三家店、吴家山、慈惠墩、鸦渡、新沟、辛安渡等局部性地名,1952年在勘查筹划围堤时,根据汉阳县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在北乡地区绘有东湖(又名绿野湖),水面22至26平方公里;西湖(又名桑台湖),水面81至87平方公里,且东西各有一大片泛湖群;遂将北乡命名为东西湖,以便在勘查报告中正式使用。

       在1952年长江水利委员会起草的《东西湖蓄洪垦殖意见书》文件中,首次用到这个名称。1958年围垦建场完成后,遂以这一名称命名为东西湖农场,嗣后,又有“东西湖农管局”、“东西湖区”等冠以“东西湖”的区划名称。

【沿革】
       殷周时属豫州,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安陆县。战国时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置南郡,东西湖地区属南郡。

       西汉时高帝6年(公元前201年)属江夏郡沙羡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置沌阳县,东汉末复为安陆县,均属荆州江夏郡,东西湖地区先属沙羡,后属沌阳县。三国时置石阳县,前属吴,后入魏,东西湖地区属石阳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石阳为曲阳县,复置沌阳县。怀帝永嘉元年(307年)沌阳县迁治临嶂山(今蔡甸区城头山),属江夏郡,东西湖地区属沌阳县。南朝宋、齐、梁、陈割据时期,沌阳迭为藩封。废藩封后,并入后周,县名依旧。东西湖大部分地区属之。

       隋开皇九年(589年)沌阳县属沔州(后更名为复州)。开皇十七年(597年)沌阳县改称汉津县。据《汉阳县志》批露隋代汉津即汉津县,系汉阳县前身,东西湖地区在辖境内。大业二年(606年)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依"山北为阴,水北为阳"的旧例,改汉津为汉阳。据《汉阳县志》记载,东西湖大部分地区属汉阳县管辖。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汉阳县属沔州汉阳郡,县治郡治州治由蔡甸临嶂山迁到鲁山(今汉阳区龟山西头南侧)。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沔州改称汉阳郡,仍治汉阳。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沔州。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沔州一度撤废,建中四年恢复。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废沔州,汉阳县改隶鄂州,东西湖大部分地区仍属汉阳县。

       五代十国时,汉阳县先后属吴和南唐,仍隶鄂州。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汉阳县属汉阳军,军治汉阳城。

       宋初,汉阳县属荆湖北路汉阳军。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废汉阳军,汉阳县属荆湖北路鄂州。哲宗元右元年(1086年)复置汉阳军。元代改汉阳军为汉阳府,隶属湖广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汉阳府,汉阳县属湖北布政使司武昌府。洪武十三年恢复汉阳府,汉阳县改归汉阳府管辖,东西湖大部分地区属之。

       光绪廿五年(189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庭,将汉口镇与汉阳县分治,改汉口镇为夏口厅,与县地位相等,且属汉阳府。

       民国元年(1912年)夏口厅改称夏口县,辖区仍旧。据《夏口县志》记载,是时东西湖一带属夏口县管辖的有三个区,即五区,七区,九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汉口改市,原夏口县所辖之张公堤以西汉水以北的地区,又全部划归汉阳县管辖。东西湖地区又隶属汉阳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十月,汉阳、汉川、孝感等县沦陷,原县政府流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恢复县治,属伪湖北省政府,是时东西湖地区,除新沟镇驻有日军,辛安渡驻有黄卫军直接统治外,所有乡村都隶属于中国共产党汉(汉川与汉阳),孝(孝感),陂(黄陂)边区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伪政府在本地区所设置的区、乡及保、甲等政权组织,只不过是虚设而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东西湖地区分属汉阳县之新沟乡、安乐乡、巨泉乡;孝感县之辛安渡乡;汉川县之县河乡(后改为灵河乡)黄陂县捷泾乡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武汉及周边地区解放,东西湖地区仍分属汉阳、汉川、孝感、黄陂管辖。1958年3月,成立武汉市东西湖国营农场管理局。1979年建东西湖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