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浔阳史称柴桑、江州。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置庐江国,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县治约在今蔡山附近的古城村。南朝以前的古史书中,一般作“寻阳”,其实是“浔阳”。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浔本水名,在江北,南流入大江。汉因以名县,而江遂得浔阳之称(指长江流经江西省九江市北的一段,古称浔阳江)。”
五代南唐尊崇儒学,江州儒风纯厚,为“道德教化之地”,升元三年(939年),改浔阳县为德化县。民国三年(1914年),国民政府内务部改定重复县名。因避福建、四川辖县之名同,改德化县为九江县。1980年2月,九江地区升格为省辖市,原九江县改为浔阳区,乃以古地名为区名。
【附加】
柴桑,古县名,西汉置,因有柴桑山而得名。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
【沿革】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置庐江国,领县十二,寻阳为其一,县治约在今蔡山附近的古城村。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领寻阳隶荆州。十四年(209年),吕蒙为寻阳令。
西晋泰康元年(280年)吴臣服于晋,陶渊明曾祖陶侃乃由鄱阳迁往江北寻阳,也曾任寻阳令。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因军事需要划庐江之寻阳、武昌之柴桑二县立寻阳郡,郡治柴桑,隶江州。晋永嘉三年(309年),寻阳县治南迁,江北故地北部划归蕲春,南部仍属寻阳县。东晋咸和中(326年—335年)温峤移江州治寻阳,后遂废汉寻阳县入柴桑县。南朝以前的古史书中,一般作“寻阳”,其实是“浔阳”。
隋唐又在寻阳地立寻阳县,隶江州(今九江市),江州乃因袭寻阳(浔阳)之名,唐朝以后史书作浔阳,又名浔阳一带的长江为浔阳江,后又建浔阳楼。“浔阳”在唐朝时声名大振,彻底压倒江北的古寻阳,以至唐以后的人往往把汉晋时期的“寻阳”写成“浔阳”。升元三年(939年),改浔阳县为德化县。直至民国三年(1914年)才改为九江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17日,九江解放。同年,由浔阳镇改设九江市,九江县政府驻此。1959年九江县、市合并,1961年县、市分开。1980年2月,九江市(行署)升格为省辖市,下辖浔阳区、庐山区和郊区。5月26日,九江市革命委员会正式宣布浔阳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