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网站首页 >> 中国城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文章内容

枣庄市峄城区


[日期:2015-10-05]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160次

【由来】
       秦时设置承县(《旧唐书》变作丞,《新唐书》又省作氶[zhěng]),因承水,即今峄城大沙河而得名。峄之名,一说源于峄城南十五里处的葛峄山。葛峄山“四周峭绝不与群山伍”,又称天柱山;一说因峄境内多山,众山连络为绎,古“绎”与峄同。

       金明昌六年(1195年)改承县为兰陵县。金兴定中(1217年—1222年),置峄州,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265年)废兰陵县入峄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峄州为峄县。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制,在原行政区域基础上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枣庄市升格为省辖市。1962年6月30日,调整行政区划,设立枣庄市峄城区。

【沿革】
       峄,春秋时期先后隶属于鄫、小邾、楚等诸国。据考证,楚国的兰陵县治在今峄城城区东三十公里之苍山县兰陵镇,兰陵县是峄地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一个县。

       秦时,峄地分属薛郡之薛县(今滕州市东南),泗水郡之傅阳县(今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候孟村。《公单传》偪阳即作傅阳。偪、傅音同也),东海郡之缯县(今苍山县向城镇鄫城村。元《通志》曰:鄫,亦作缯)、兰陵县(今苍山县兰陵镇)。

       西汉时期,峄地除南部属楚国之傅阳县、西部属鲁国之薛县外,其余大部属东海郡之承、兰陵、缯、阴平、建阳、都阳、新阳、昌虑、合乡等县。承作为一个古县名,在峄之名出现之前沿用了上千年。承县,因承水而得名。承水,即今峄城大沙河。东汉时期,峄地属东海郡之承县、阴平县、兰陵县、昌虑县、合乡县、彭城国之傅阳县、琅琊国之缯县等。

       三国时期,峄地南部属彭城国之傅阳县,东北部属琅琊国之缯县,其余大部属东海国之承县、兰陵县、阴平县、昌虑县、都阳县等。西晋时期,东北部属琅琊国之缯县,南部属彭城国之傅阳县,其余大部属东海郡之承县、兰陵县、昌虑县、合乡县等。西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东海郡之兰陵、承、咸、合乡、昌虑5县置兰陵郡,治所在承城。自此,承县城在历史上首次成为郡、州之治所。

       东晋十六国时期,疆域变动频繁,峄地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燕,至东晋末全部属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属刘宋、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在近300年的纷争中,兰陵郡自设立后,除在北魏短时间被废,之后又于东魏武定五年(547年)复置外,长时间存在,其郡治在承城。

       隋开皇(581年—600年)初,废兰陵郡。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承县,置缯州,又析置兰陵县,峄地属缯州之承县、兰陵县。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废缯州,省兰陵县入承县,峄地为彭城郡承县。不久又改承县为兰陵县,移治缯州故治所。

       唐时,峄地初属沂州承县。武德四年(621年)复置缯州,治承县,辖承县、兰陵、缯城3县。贞观六年(632年)又废缯州,省兰陵、缯城二县入承,属沂州。唐末五代十国时,峄地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沂州承县。北宋时,峄地属沂州承县(望)

       金时,峄地初属邳州承县。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承县为兰陵县,仍治承城。至此,始于西汉初沿用了1400余年的承县之名不复存在。金贞祐四年(1216年)三月,县治移至土娄村。金兴定中(1217年—1222年),置峄州,治所在故缯州城,自此,峄之名沿用至今。元时,峄地属益都路峄州。

       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废兰陵县入峄州,下无辖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峄县改属兖州府。 清沿明制,峄县属山东省兖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1月,峄县属山东省岱南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岱南道改为济宁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10月,山东督办兼省长张宗昌置兖济道,峄县属兖济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废除道制,峄县直属于省。自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起,山东省国民政府将全省划为12个行政督察区(后增至为17个),峄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七·七”事变以后,峄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峄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山东国民政府垮台。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19日,日军侵占峄县。5月,伪山东省公署将全省划分为鲁西、鲁东、鲁北、鲁南4道和济南、烟台两市,峄县属鲁西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7月,唐仰杜任伪省长期间效仿清代,山东设“九州十府”的政区建制,峄县属兖济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山东省公署瓦解。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1月21日,鲁南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三十年(1941年),山东省战工会将全省划为胶东、冀鲁边、清河、鲁中、鲁南、鲁西6个行政区,峄县属鲁南行政区第二专属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25日,鲁南行政区第二专属区更名为鲁中南行政区台枣专区,峄县属之。

       1950年5月,台枣专区撤销,峄县隶属滕县专区。是年,撤销麓水县,其所辖庄头区划归峄县。1953年7月,撤销滕县专区,峄县改属济宁专区。同年7月,白彦县撤销,其所辖北庄、东凫山、西集三个区划归峄县;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设立的兰陵县撤销,其所辖底阁、兰城店、马兰、唐庄、涧头集、台儿庄六个区重新划归峄县。1958年11月21日,峄县治所迁驻枣庄镇。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制,在原行政区域基础上建立县级枣庄市,仍属济宁专区。1961年9月,枣庄市升格为省辖市。1962年6月30日,调整行政区划,设立枣庄市峄城区。

【注释】
       ①古作承,《旧唐书》变作丞,《新唐书》又省作氶[zhěng]。

       ②望是唐宋时州县的等级名,一般按其地位的轻重、辖境大小划分,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由此可见,当时的承县是个比较大的县。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