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1983年11月15日,枣庄市齐村区改为山亭区,该区因驻地山亭镇而得名。山亭,在高山前,菸山后,飞云台上,传说为菸[yān]菟丞相所筑。山亭之名以此,亭废台尚存。
【沿革】
夏朝时期,南部属鄫国,北部属滕国。殷商时期,南部先属蔇[jì]国,后属大彭国,北部为邾国。西周时期,南部属郑国,北部属滕郳。春秋时期,南部属郑国,北部属滕国和邾国。战国时期,前期,南部属兰陵,北部属滕国。楚考烈王九年(前254年),现山亭区全境属楚。
秦,南部属鄫县,北部属滕县。西汉,南部属楚国承县,北部属鲁国、沛国滕县。东汉,南部属琅琊国的承县、鄫县;北部属鲁国、沛国、蕃县、合乡县。
三国,南部属东海郡承县、北部属东海郡蕃县、合乡县。晋朝,南部属兰陵郡承县,北部属彭城郡蕃县。南北朝,南部属兰陵郡承县,北部属鄫郡蕃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兰陵郡,隋开皇六年(586年)改蕃县为滕县,北部属滕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承县为郑州,设兰陵县(治旧承城)。仁寿二年(602年)废郑州,改兰陵县为承县,不久又改县为兰陵县,南部属承县、陵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沂州琅琊郡承县①和滕县。宋朝,南部属京东东路徐州琅琊郡承县,北部属京东西路徐州彭城郡滕县。金代,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阳州(后改滕县)。
元代,今山亭区全境属山东西路,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州。明代,山亭区全境属山东省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县。清代,现全境属山东省兖州府,南部属峄县,北部属滕县。
中华民国时期,今山亭区南部属峄县,北部属滕县。抗日战争时期,现在的镇街先后分别隶属滕县、峄县、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滕峄边工委(县委),费滕峄中心县(实验县),双山县、麓水县、白彦县管辖。
1983年11月,枣庄市齐村区改为山亭区,将滕县东部的店子、冯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头8个公社划归枣庄市山亭区。1983年11月15日,正式组建山亭区。
[参看“滕州市”词条]
[参看“枣庄市峄城区”词条]
【注释】
①古作承,《旧唐书》变作丞,《新唐书》又省作氶[zhě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