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武进”之名始于丹徒,三国时吴帝孙权尚武,于嘉禾三年(234年)诏复丹徒为武进,“以武而进,以武而昌”。故有武进、武昌之名。1995年6月8日,撤销武进县,设武进市(县级)。2002年4月3日,撤销县级武进市,设立常州市武进区。
【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武进称延陵邑,为吴国季札封地,秦置延陵县,汉改称毗陵县、毗坛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县,析丹徒、曲阿(今丹阳)二县地另置武进县,即今武进县。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为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改毗陵为晋陵。此后,晋陵、武进两县时分时合,数易其名。
隋代废郡,改以州统县,古毗陵郡遂为常州。唐代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宋代常州属两浙西路。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年),明初朱元璋将常州地区划出两浙,直属南直隶,且改常州路为长春府,辖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靖江)4县。至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改长春府复为常州府。清沿袭明制,雍正四年(1726年)分置武进、阳湖两县。从隋至清,武进始终隶属常州管辖。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阳湖县并入武进县。民国二年(1913年),废常州府,武进县直属于省。民国三年(1914年)5月,江苏省设立金陵、沪海、苏常、淮扬、徐海5道,武进县隶属苏常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进入江苏省,取消各道,武进县直属江苏省政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武进县为第二行政督察区驻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武进县属无锡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以后,区改以序号排列,武进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驻无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区解放,武进县城析出建立常州市,武进与常州同城,均隶属苏南行署区。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武进县改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苏南、苏北两行署合并为江苏省,同时撤销常州专区,武进县划入镇江专区。
1956年武进县划入苏州专区,1958年8月,镇江专区改名为常州专区,武进县复划回常州专区领导。1959年复名镇江专区。1960年,武进县划归常州市领导。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常州市领导的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领导。
1970年,镇江专区改称镇江地区,武进县属镇江地区。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后,武进县由镇江地区划入常州市管辖。1993年7月18日,武进县政府驻地由常州市区迁至湖塘镇。1995年6月8日,武进撤县设市(县级)。2002年4月3日,撤销县级武进市,设立常州市武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