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文章内容

扬州市广陵区


[日期:2014-12-0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1863次

【由来】
       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广陵之名取自“广被(Pī)丘陵”之意,指这里当时大部分区域为丘陵。1983年2月28日,扬州市和扬州地区合并为地级扬州市,在扬州市城区置广陵区。

【沿革】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西北部一带为邗国。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在蜀岗上筑邗城,并开凿人工运河——邗沟,沟通江淮水系,为扬州开发之始。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楚怀王在邗城基础上筑广陵城,广陵之名始于此。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

       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吴王刘濞受封广陵,建立吴国,借助近山临海之利,"即山铸钱","煮海为盐",盐铁两大"官卖"业迅速发展;东汉末年,张婴率领的农民赵义军在广陵一带转战十余年,被广陵太守张纲劝降。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

       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成"芜城"。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广陵的经济发展。北周改广陵为吴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改吴州为扬州,后改为邗州。唐武德九年(626年),唐复称扬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广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称扬州。此后扬州之名为本地所专用。唐代,扬州城池向南发展,为一地两城,蜀岗之上称衙城,冈下称罗城。

       宋代为一地三城,冈上称堡寨城(宝祐城),冈下称宋大城,两城之间有夹城相连,城先后属江都县和广陵县。元代不以广陵置县,城池仅剩蜀岗以下部分,蜀岗上不复建城。北宋时,扬州再度成为中国东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商业税收居全国第三位。南宋时,宋高宗曾以扬州为"行在"一年,更促进了扬州的繁荣。

       元、明两代,扬州经济发展加快,来扬州经商、传教、从政、定居的外籍人日益增多。元时,几次整治运河扬州段,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走向,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漕运。明时,商品经济发展,商业主要是两淮盐业的专卖和南北货贸易,盐税收几乎与粮赋相等,商业扩大到旧城以外。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明朝在扬州建"新城"。明末,南明督师史可法率部坚守孤城扬州,抵御清兵南进,宁死不屈,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城陷后,清军屠城十日,死者数十万人。明清至民国,扬州城为相连的新旧两城,城址即今广陵区境内的老城区部分。

       民国元年(1912年)废扬州府,置江都县。民国二年(1913年)8月置淮扬道,江都县属之。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进入江苏省,取消各道,江都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设立行政督察区,江都县属第九区驻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江都县为江都行政督察区驻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以后,区改以序号排列,江都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地,直到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5日,江都县城(今扬州市区)解放。26日,扬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27日,设立县级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5月1日,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改称苏北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简称扬州专区。1971年5月12日,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1983年2月28日,扬州市和扬州地区合并为地级扬州市,在扬州市城区置广陵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