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数字常识   民间典故   中国地名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人名故事  
网站首页 >> 中国地名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文章内容

扬州市邗江区


[日期:2014-12-02]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3415次

【由来】
       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广陵县为邗江县。得名于春秋吴王夫差开凿之邗沟(又名邗江)。2000年12月21日,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

【沿革】
       古为周的封国邗国。春秋中期,邗国被吴国所灭,此地属吴。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在此筑邗城。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邗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得吴国旧地,邗城属楚。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楚怀王在此修葺城垣,并改邗城为广陵邑。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广陵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立九江郡,广陵县属之,后属东海郡。项楚时置东阳郡,广陵县属之。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刘贾为荆王。高祖十二年,改荆国为吴国,封刘濞为吴王,都于广陵。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刘濞举兵反叛朝廷,兵败被杀。景帝改吴国为江都国,封刘非为江都王,广陵县均属之并为国都。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广陵国改江平郡,郡治广陵县改安定县。

       东汉初,复称广陵郡、广陵县。明帝水平元年(58年),广陵郡改广陵国,封刘荆为广陵王;水平十年(68年),除国复郡。水平十四年(72年),又封刘元寿为广陵侯,食故国6县。广陵县均属之并为国都。三国时,江淮之间为吴魏两国争斗的瓯脱之地,广陵县废。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复置广陵县,愍帝建兴元年(313年),广陵郡还治广陵。 “永嘉之乱”时期,北方人大批南下。东晋元帝初,广陵县为侨置青州治所。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兖州也侨置于广陵。晋成帝时,兖州改称南兖州,治所还于京口。义熙八年(412年),东晋收复青州旧地,在东阳城(今山东省益都县北)复置青州,而称侨置于广陵者为南青州。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撤南青州并入南兖州,侨置在广陵郡的原青州各侨郡侨县改属南兖州。次年,徐州改称南徐州,广陵县随广陵郡属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改南徐、南兖为实州,分江而治,南兖州割江淮为境,治广陵,广陵县随广陵郡改属南兖州。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552年),南兖州归属北齐,并改名为东广州,广陵县随广陵郡属之。陈宣帝太建六年(574年),东广州入南朝,复称南兖州。太建十一年(579年),南兖州又入北朝,并改名吴州,置总管刺史。广陵县随广陵郡先后属之。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广陵县为邗江县,因春秋时吴王夫差于此开邗沟、沟通江淮得名,为邗江建县之始;大业元年(605年)改邗江县为江阳县。唐武德三年(620年)江阳县并入江都县;贞观十八年(644年)划合渎渠(古邗沟)以东江都县9乡再立江阳县;永淳元年(682年)又析江都县西部、江阳县曲江以南地域置为扬子县,因扬子镇(桥)得名。今境内东南部时属江阳县,西及西南部属扬子县,余属江都县。扬子县后移治今仪征新城,改名永贞县,后废。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江阳县为广陵县,今境内东南部时属广陵县,余属江都县。

       北宋时地属广陵县,后属江都县;南宋再属广陵县。元、明二代,地尽属江都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析江都县西、北境置甘泉县,属扬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甘泉县并入江都县。民国二年(1913年)8月置淮扬道,江都县属之。民国十六年(1927年),北伐军进入江苏省,取消各道,江都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省设立行政督察区,江都县属第九区驻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江都县为江都行政督察区驻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以后,区改以序号排列,江都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地,直到解放。

       江都县抗日发主政府成立后,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曾三次以通扬运河为界分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第一次分县,河北称江都县,河南称邗东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4月两县合并称江都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两县合并称江都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第三次分县,河北称江都县,河南又称邗东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两县合并仍称江都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5日,江都县解放。1956年春,析江都县南部、西部重置邗江县,治设于扬州市内。1958年邗江县并入扬州市。1962年10月恢复邗江县,隶属扬州专区;次年3月与扬州市正式分治。1971年5月12日,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邗江县属扬州地区。1983年2月28日,扬州市和扬州地区合并为地级扬州市,邗江县属扬州市。2000年12月21日,撤销邗江县,设立扬州市邗江区。2011年撤销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并入邗江区。

【附加】
维扬区由来:

      “维扬”之名最早载于公元前约五世纪由孔子编撰的《尚书·禹贡》中。书中载:远古时期分为天下九州,其中“淮海惟扬州”,意指在东南沿海一带为九州之一的扬州。这里所指的扬州范围很广,约相当于今日之华东数省。古代汉语中“惟”通“维”,后人便把扬州又称为“维扬”。如唐代著名诗人杜荀鹤即有描绘扬州繁华的名句:“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元代诗人陈秀民在《扬州》一诗中有诗句:“遮莫淮南供给重,逢人犹说好维扬。”

       维扬正式作为一个行政建置的名字,最早是在元代末年: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部将缪大亨兵取扬州,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在此置维扬府。据嘉靖《维扬府志》载:此时的维扬“据江海之会,所统会三州七邑,为东南咽喉枢要之地。”

维扬区沿革:

       西周时期,地属邗国。春秋战国时期曾先后为邗城、广陵城所在。西汉时,维扬地域先后是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国等诸侯国的都城;东汉时,为广陵郡郡治所在。晋代及南北朝时期,地属吴州广陵县。至隋代,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吴州改名扬州,这是今扬州在历史上正式称为扬州的初始,其时,维扬地属扬州广陵县(后广陵县又先后改名为邗江县、江都县、江阳县)。

       唐代,维扬地属扬州江都县,为扬州大都督府治所。宋代,维扬地属扬州江都、广陵二县,为扬州州治所在。元、明两代,江都、广陵二县合并为江都县,维扬地属扬州府江都县(其间于元至正十七年,即1357年,朱元璋部队攻克扬州,于至正二十一年,改扬州府为维扬府,二十六年,再度更名为扬州府)。清代,江都县分拆为江都、甘泉两县,今维扬区绝大部分辖地属甘泉县。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将江都、甘泉两县合并,维扬全境遂属江苏省江都县。解放后,地属扬州市。2011年,撤销维扬区,将原维扬区的行政区域并入邗江区。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