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县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同时含“平安吉庆”之意。
【沿革】
远古时期,今安庆市地域曾建立过众多的氏族方国,西周时前后分封过皖伯国(今潜山县)、宗子国(今枞阳县)和桐子国(今桐城市北)。皖、桐先后为楚灭,属楚国。后属吴国。战国时,复属楚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因先后几个古国瓦解,未形成一个县,故归属九江郡。
西汉初,改九江郡为淮南王国。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王国,立淮南、衡山、庐江3国,属衡山国。后衡山国除,为庐江郡。武帝分全国为13刺史部(州),隶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舒县、皖县,直到东汉。三国时,初属魏,后属吴。舒县废,属吴庐江郡皖县(郡治)。
西晋平吴,复置舒县,属庐江郡舒县及皖县。永嘉末(313年)皖县废。东晋义熙年间(405年—418年),于皖县旧地立怀宁县(怀宁之名始见于此,县治在今潜山县)及新冶县(今望江县),并置晋熙郡。分属庐江郡舒县及晋熙郡怀宁县(郡治)。
南朝宋初,于舒县侨立阴安县,隶晋熙郡。宋、齐时属晋熙郡阴安县、怀宁县(宋时郡治)。梁置豫州,复改晋州,治晋熙郡怀宁。北齐以晋州为江州,陈又为晋州。属晋熙郡怀宁县、枞阳郡阴安县。隋开皇初,改晋熙郡为熙州,领怀宁、宿松、太湖、望江、同安5县。大业三年(607年)熙州改为同安郡,怀宁仍为郡治。分属同安郡同安县与怀宁县。
唐武德九年(626年)改同安郡为东安州,旋为舒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更名盛唐郡(同安县同时改名桐城县,县治于开元年间移至今桐城县城),第二年复名舒州。属舒州(同安郡)桐城县、怀宁县。五代十国时,先后属吴、南唐、后周,仍为舒州桐城县及怀宁县辖地。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舒州(同安郡)团练州升为防御使。政和五年(1115年)置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为舒州安庆军。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县梅城)各取一字而命名,同时含“平安吉庆”之意。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以南宋宁宗皇帝潜邸,升舒州为旧安庆府”,领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5县。市境地属安庆府桐城县、怀宁县。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金军南下破光州(今河南潢川)。安庆知府黄干奏请朝廷,在“盛唐湾宜城渡之阴”即今城区所在地建筑新城,以备战守。此为安庆建城之始。同时,安庆府治从怀宁县(在今潜山县)移于安庆新城,怀宁县治亦迁皖口(今怀宁县山口镇)。后由于金兵威胁减轻,建城时辍时续。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军南进,府治移罗刹洲(今贵池县境内),又移杨槎洲。府城渐荒墟。景定元年(1260年)三月,为防御蒙古军,沿江制置大使马光祖复筑安庆城,怀宁县始迁附郭。安庆城从此府、县同城而治,地域全属怀宁县,一直延续到清末。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安庆府为安庆路,立安抚司。次年改为总管府(治怀宁县),属蕲黄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罢宣慰司,直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至治三年(1323年)以怀宁县西部的清朝、玉照两乡立潜山县,治怀宁旧城。从此怀宁县境域相对稳定。安庆路领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潜山6县。元朝后期爆发红巾军起义,元军倚安庆城为屏障。至正十三年(1353年)行中书省于淮东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以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城。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朱元璋改安庆路为宁江府,次年四月改宁江府为安庆府。明初直隶南京(又称南直隶)。明末,张献忠起义军逼近安庆,明廷为加强安庆的军事力量,崇祯十年(1637年)七月从应天10府中划安庆、庐州、池州、太平4府别设巡抚(简称安庐巡抚),驻节安庆城。这是安庆第一次设置巡抚,其领辖范围除安庆等4府外,还包括河南光州(今潢川县)的光山、固始、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的广济、黄梅、江西德化(今九江市)的湖口等地。
清顺治二年(1645年)因明制,仍立安庐巡抚,驻节安庆城。安庆府隶属江南布政使司(俗称江南省)。顺治五年(1648年),巡抚移驻池州。顺治六年(1649年),归并操江,称操抚。领上下江防事的操江先驻江宁(今南京市),至此移驻安庆。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布政使司分为左右二司,均治江宁。安庆隶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元年(1662年)操江军务归并两江总督(驻江宁),遂专设巡抚驻安庆。康熙六年(1667)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安徽省),仍寄治江宁,此为安徽省建置之始。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移治安庆,从此安庆正式为省治(省会)。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安庆,省治迁庐州府(今合肥市)。同治元年(1862)迁回安庆。
民国二年(1913年)1月安庆府废,怀宁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6月,安徽省分设安庆、芜湖、淮泗3道,安庆道下辖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无为、巢县、和县、含山、滁县、全椒、来安16县。省、安庆道和怀宁县均治安庆城。民国十一年(1922)设安庆市政筹备处,旋停。民国十六年(1927年),安徽省政务委员会议决,筹建安庆市。11月,安庆市政府成立,直隶省政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安庆道撤销。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撤销市政府①,改设市政筹备处,隶属省建设厅。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省会由安庆迁六安,后迁立煌(今金寨县)。同年6月12日安庆城沦陷,怀宁县政府迁至石牌。日本侵略军占领安庆期间,设伪安徽省安庆办事处和伪怀宁县政府。抗战胜利后,省会迁往合肥,怀宁县政府迁回安庆。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安徽省政府自合肥迁回安庆,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27日迁往芜湖,后迁屯溪。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4日,正式建立安庆市人民政府,属同期组建的安庆地区,1951年8月,改安庆市为皖北行署直辖市,次年9月,改为安徽省辖市,地市并立。原池州专区所属铜陵、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至德(驻秋浦)、东流等5县划入安庆专区。1958年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原由省直辖的铜官山市改名为铜陵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
1959年东流、至德2县合并为东至县(驻尧度镇)。1961年安庆、铜陵2市改由省直辖。1965年安庆市划归安庆专署领导。将铜陵、贵池、青阳、东至4县划归池州专区。1970年安庆专区改称安庆地区,地区驻安庆市。1979年安庆市改由省直辖。1988年8月17日,撤销安庆地区,所属的桐城县、怀宁县、枞阳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岳西县划归安庆市。1996年8月20日,撤销桐城县,设立桐城市(县级)。2005年5月13日,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
【注释】
①自民国十八年(1929年)撤销安庆市政府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今市城区均属怀宁县,在安徽行政区划中无“安庆”建置,但习惯上仍将怀宁县城区称作“安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至解放前夕,怀宁县一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抗战胜利后曾一度改属安庆专区。抗战期间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后驻太湖、桐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移驻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