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网】--由来已久
  网站首页   中国城市   山川古迹   文史典故   风俗节庆   海外探寻   日常词解  

枞阳县


[日期:2014-10-26]   来源:www.Youlai19.cn  作者:【由来网】   阅读:2796次

【由来】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zōng]阳县。因古枞阳镇为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至德二年(757年),因忌安禄山叛唐,遂除去郡县名称中的“安”字,改同安县为桐城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以两地名首字命名。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18日,重新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设置桐庐县。1954年秋,因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桐庐县更名为枞阳县。

       关于“枞阳”二字的由来,说法有三:

       一、从古宗子国,《左传·文公十二年》 中说,“楚子孔执舒子及宗子,遂围巢”。杜注:“宗国为群舒之属,即枞阳,是古代偃姓方国,汉武帝在旧邑设县,以古国为名。”

       二、《尔雅·释木》:“枞,松叶柏身。”《本草纲目》:“柏叶松身者桧也,松叶柏身者枞也。”《说文》中述,县城后山多枞木,“县城位山南,因名枞阳”。

       三、古时枞阳多枞木,人们便将发源于大别山,流经城内,经菜子湖入长江河段的这段河流,定名为“枞川”。因县城坐枞川北岸,水北为阳,因而得名。

【沿革】
       夏、商属扬州之域。西周,封为宗子国。春秋,为群舒之地。先属楚,后属吴,又属越。战国,属楚。秦,属庐江郡。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阳县,属庐江郡。东汉属庐江郡,隶扬州刺使部;省枞阳县,为皖县及龙舒侯国之地。

       三国,初属魏,后属吴,属庐江郡。西晋,属扬州庐江郡。东晋,属豫州庐江郡。

       南朝·宋(420年—479年),初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后侨置阴安县,属晋熙郡。齐(479年—502年),复置舒县,属庐江郡。梁(502年—557年),废舒县,复枞阳县,置枞阳郡。属南豫州,后改属晋州。陈(557年—589年),废枞阳郡留县,属晋州晋熙郡。同时置阴安县。

       北朝·北齐(550年—577年),名枞阳县,改属江州。北朝·北周(577年—581年),名枞阳县,属晋州晋熙郡。

       隋,阴安县并入枞阳,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属扬州同安郡。

       唐,初为同安县,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为舒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因忌安禄山叛唐,遂除去郡县名称中的“安”字,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为桐城县,属淮南道舒州;先归十国·吴;后隶十国·南唐及后周。

       北宋,为桐城县,属淮南路淮南西路的舒州,政和五年(1111年)属德庆军。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为其东、南乡。南宋,为桐城县。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庆元元年(1195年).改军为府,属安庆府,仍隶属淮南西路。

       元,为桐城县,属安庆路总管府。 明,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现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乡,乡名清净、大宥。清,仍为桐城县,初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桐城县直属于省。民国三年(1914年)桐城县属安庆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桐城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桐城县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今枞阳县境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桐城县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桐城县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设置桐庐县,县治初设项镇铺,后移汤家沟。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秋,县治迁入枞阳镇。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属安庆专区。1968年改安庆专区为安庆地区革命委员会。1977年3月29日,改为安庆地区行署,枞阳县属安庆地区。1988年8月,撤销安庆地区和原县级安庆市,设立新的地级安庆市,枞阳县属安庆市管辖。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贴吧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评论
最新添加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