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早期的观塘称为“官富场”,曾是经济和军事的战略要地。观塘山麓一带包括九龙湾在内,原是一片盐场,而产盐及向制盐商征收税项便成为当时政府的收入来源。观塘的原名为“官塘”,字面解作由官府拥有的池塘。据说,由于注满海水的盐场貌似池塘,加上大部分的盐场均由官府拥有,所以得此名称。
【沿革】
观塘最早历史记载可以追寻至南宋。当时观塘一带建立了一个官方盐场,名为“官富场”,并由盐官主理,是当时东莞县内四大盐场之一。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官富场”产盐量未如理想,曾一度废置,后来因盐产量回升才恢复设置。
元朝时期,“官富场”被改为“官富巡司”,于明朝时则被改为“官富巡检司”。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 ,清朝政府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济位于台湾的郑成功政权,因此实行迁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内地迁界五十里, 盐场亦因而被废置。
虽然迁界令于康熙八年(1669年)取消,但由于迁来的居民不熟煮盐, 盐场无法恢复昔日的规模,其后最终也被废置。这个盐场为该地区带来“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称之为“官塘”(官富盐塘的意思) 。
1950年代之前,观塘一带颇为荒芜。1954年,香港政府于观塘对出海面展开填海工程,填海140英亩,并于1957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