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城:
东倚东山,西靠西山,北接牛田洋,南濒龟头海新河。古称新兴乡。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潮阳县治迁此,因境内多木棉,故称棉城。
河溪:
在榕江出海口西南侧,西南靠小北山。镇以驻地名。北宋末建,因有溪流经此注入牛田洋,故名。
西胪:
北临牛田洋。镇区因地处榕江西岸,芦苇丛生,初名西芦。后因祠堂大门对联:“西山长拱照,胪水永朝宗 ”,改称西胪。
关埠:
南以小北山为屏障,北临榕江。镇驻地在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村前建门设关。嘉靖十一年(1532年)以关前设圩埠,称关前埠,后简称关埠。
灶浦:
在小北山北麓,北临榕江。驻地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建圩,初名铭恩市。因当地举人黄劳赞称“圩场热闹,为杭州乍浦”,遂称乍浦圩。“乍”与“灶”潮音近,后改称灶浦圩。镇以驻地名。
金玉:
在小北山北麓、榕江中游南岸。镇人民政府驻金溪。近处有玉浦村,故取金玉名镇。
金浦:
在龟头海北侧。驻地建于南宋,因地势低洼,原名深浦村。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村人安襄郧兵备道郑之侨倡议改称金浦。
和平:
镇区盛产蚝,原名蚝坪。南宋末年文天祥率军抗元,路经此地倡议改名和平。镇以驻地名。
谷饶:
在练江支流谷饶河以西、小北山南麓。明代因常闹旱灾,称赤寮。清末修河引水抗旱保收,改称谷饶。
铜孟:
在练江中游北岸。因镇人民政府驻铜钵盂村而得名。南宋嘉熙年间(1237年—1240年)建村。村前有土尾潭,状似钵盂,故名。
贵屿:
在练江中游、小北山南麓,西邻普宁县。镇人民政府驻华美村。境内有一小山,古时是海岛,取“珍贵岛屿”之义,雅称贵屿,镇以岛名。
海门:
地处练江出海口,原称海口村,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守御千户所迁此,建海门城,故名。
【另注】
1994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潮阳市棉城镇、海门镇、金浦镇改设为文光、棉北、城南、海门、金浦5个街道(后海门镇仍保留镇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