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东汉末年,复分充国县置南充国县。隋改安汉为南充,因在南充国县之南。1950年设南充市(县级),属川北行署区。1952年南充市(县级)划归南充市专署领导。1953年南充市(县级)改为省辖市,1993年7月2日,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县级)、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
【沿革】
夏代为“有果氏”之国,殷商属巴国,周为巴子国属地。战国时期,约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巴,十一年(前314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初,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
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东晋时,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朝宋时,巴西郡为僚人所聚,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南充国县,南朝梁的时候叫“南隆郡”,西魏在这里设置“新安郡”,后周郡废。到了隋代,将其改名为“南部县”。
隋改安汉为南充,因在南充国之南。唐代,南充县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注:晋城,旧曰西充国,梁置木兰郡,西魏废郡改县名为阆中,因有阆水。唐高祖武德年间改晋城为晋安;宋神宗熙宁年间,省晋安为镇入西水县。至此,西充国县的沿革历程结束。)
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北宋,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南宋,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清代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2府1州6县。
中华民国初,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1950年建南充市,隶川北行署区。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53年撤剑阁专区,划阆中县隶属。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91年1月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并组建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