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秦置阆中县。阆山四合,阆水迂曲,绕县三面,县居其中,故名阆中。高门曰阆,故阆中城又名高城。隋改阆内县,唐初复阆中县。1991年1月12日,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
【沿革】
今阆中商属巴方,周属巴子国。战国中期,巴子屡为楚子侵逼,约在周显王三十九年(前330年)迁都阆中,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年)后称巴王。
秦灭巴后,于周赧王元年(前314年),置阆中县,疆域大致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南充等县及巴中市恩阳,岳池县西部、北部,剑阁县东南部。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至成汉嘉宁二年(347年),阆中为巴西郡治,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等8县。
东晋永和三年(347年)至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阆中为北巴西郡治。梁天监八年(509年)至承圣二年(553年)阆中为南梁北巴州治及北巴西郡治。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至大统元年(535年),为魏所据。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阆中为隆州及盘龙郡治。
隋改阆中为阆内,开皇三年(583年)至大业三年(607年),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辖区未变。
唐复名阆中,武德元年(618年)至先天元年(712年)为隆州治。开元元年(713年)改隆州为阆州,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坪9县。
五代及北宋南宋,阆中均为阆州治。其中天宝元年(742年)至乾元元年(758年)曾改为阆中郡。五代唐天成四年(929年)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置安德军。南宋景炎元年(1276)至1912年,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其间,清顺治时,四川临时省会设在阆中10余年。
民国元年(1912年)在阆中设川北宣慰使署,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川北观察使署,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川北道署,不久改为嘉陵道署,移治南充。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巴山警备司令部设于阆中。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红四方面军曾在阆中相继建立阆南县、苍溪县、阆中县、忠发市4个县级苏维埃政府。
1949年12月29日阆中解放,1950年1月8日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隶属大竹专区。1953年阆中县由大竹专区划归南充专区。1968年8月南充专区改称地区,1991年1月12日撤销阆中县,设立阆中市(县级),阆中市隶属南充地区。1993年7月2日,撤销南充地区、南充市、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阆中市隶属南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