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分郫县南境和江原县东境,置温江县。以境内有温江(今杨柳河),故名。
【沿革】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分郫县南境和江原县东境,置温江县,属益州蜀郡。北周(557年—581年)时,温江县属益州总管府蜀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省温江入郫县。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复置万春县,属益州。贞观元年(627年)复改万春县名为温江县,属剑南道益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益州为蜀郡,温江县属剑南道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道为东、西二节度,改蜀郡为成都府,温江县属剑南道西川成都府。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温江县属剑南道西川益州成都府。
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温江县属西川路益州。嘉祐 四年(公元1059年)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后又恢复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温江县属成都府路成都府剑南西川节度。
元统一中国后,温江县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成都路直辖录事司。明初,仍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温江县属四川布政使司成都府。清顺治三年(1646年)改置为四川省。温江县属四川省成绵龙茂道成都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绵龙茂道改名川西道,温江县属四川省川西道成都府。
民国二年(1913年),温江县属四川省西川道。以后,军阀割据,形成“防区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入川主政,实行行政督察区制,温江县属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并为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治地。
1949年12月26日温江解放。1950年划全川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与西康省同属西南大行政区,温江县属川西行署温江行政区,为温江行政区专员公署治地。 1952年,撤销川西等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温江县属四川省温江专区(1968年改为温江地区)。至1979年仍为温江地区行政公署治地。1959年3月至4月,曾一度将温江县并入崇庆县,但因未获批准,为时仅月余即分出复置。
1959年7月1日,双流县并入温江县,治地在温江县城关镇。1962年10月20日,复置双流县。同年11月1日,温江、双流正式分置。1983年3月,撤销温江地区,其所属行政区大部划归成都市。同年7月,温江县正式隶属成都市。2002年4月撤温江县,设立成都市温江区,成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政府驻柳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