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此地最早名为多伦诺尔,意为“七个湖”,因曾有七水泊(现已干涸)而得名。清初为察哈尔左翼正白、镶黄、正蓝三旗牧地。清雍正十年(1732年)设多伦诺尔理事同知厅,光绪七年(1881年)改抚民同知,属直隶省口北道。
1955年2月,建立伊克昭盟桌子山矿区办事处。1958年11月,建立阿拉善旗乌达镇。1959年4月,撤销桌子山矿区办事处,建立矿区人民委员会。1961年7月9日,撤销乌达镇,建立乌达市。撤销卓子山矿区人民委员会,建立海勃湾市。1975年8月30日,将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与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合并建立内蒙古自治区辖乌海市(地级),市名取自乌达市和海勃湾市的首字,蕴含“乌金之海”之意。
【沿革】
今乌海市地区,战国中期,为楼烦、林胡等游牧部落所据。秦朝时,属北地郡北境,西汉时是匈奴与西汉王朝之间拉锯地区,东汉时为鲜卑与东汉王朝之间拉锯地区。东汉永寿二年至光和元年(156年~178年),今市境属鲜卑占据区域。
三国魏景元三年(262年),今市境黄河西之乌达区属河西鲜卑;黄河东之海勃湾区、海南区属羌胡统辖。西晋太康二年(281年),今市境黄河西之乌达区属西部鲜卑;黄河东之海勃湾区、海南区属羌胡奢延辖区。
东晋十六国时,东晋太兴二年(319年),羯族石勒强盛起来,尽得黄河流域中、下游广阔地区,建立后赵国。后赵九年(327年),今市境属后赵朔方郡辖地;前秦(氐族苻氏)建元二年(366年),后赵被前秦、前燕所取代,河水以西归前秦,为氐族苻坚所统治。海勃湾地区属前秦朔方郡。今市境属前秦朔方郡辖地;后秦(羌族姚氏)皇初二年(395年),羌族姚兴部兴起,建立后秦,在北部广阔地区设朔方郡,今市境属后秦朔方郡辖地;407年(东晋义熙三年),匈奴族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强盛,在今鄂尔多斯市、陕西北部地区建立胡夏国,建都于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北,俗称白城子)。置幽州于大城(今伊盟杭锦旗东南),占有今巴盟南部、鄂尔多斯高原。夏(匈奴铁弗赫连氏)龙升三年(409年),今市境属夏政权幽州大城辖区。
北魏神麚四年(431年),北魏拓跋鲜卑族灭夏国,辖境归北魏。太延二年(436年),今市境属薄骨律镇镇戍区内。太和十一年(487年),今市境黄河东之海勃湾区、海南区为统万镇镇戍区内,属夏州辖区;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年),今市境属沃野镇镇戌区内;北周(宇文氏)建德元年(572年),今市境属北周的夏州辖地。
隋朝大业八年(612年),今市境属灵武郡辖地。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今市境黄河西之乌达区属灵武郡辖地;黄河东之海勃湾区、海南区大部属宥州辖地。元和十五年(820年),今市境基本属朔方节度使统辖区内。
五代晋天祐五年(908年),今市境大部属朔方节度使统辖区内。西夏(党项)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后,西夏王朝设置右厢朝顺军司,驻所克夷门(今乌海市乌达区南与阿拉善左旗乌苏图苏木境),今市境在军司监辖范围内。
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中兴路为宁夏路,治所在今银川,今巿境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管辖。明洪武九年(1376年),立宁夏卫,辖今海勃湾地区,隶属于陕西都司,归中央右军都督府管理。今市境属陕西行省宁夏卫辖区内。明宪宗成化以后,今市境黄河东之海勃湾区、海南区为蒙古鄂尔多斯驻牧地;黄河西之乌达区为额鲁特部驻牧地。
清天聪九年(1635年),鄂尔多斯部首领额瞵臣归附清朝,统领鄂尔多斯地区。顺治七年(1650年),今市境黄河东之海勃湾区、海南区属鄂尔多斯右翼中旗西部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始设阿拉善和硕特旗,今市境黄河西之乌达区属阿拉善霍硕特旗之牧地。光绪三十年(1904年),报垦丈放鄂托克旗沿黄河东岸地。
民国三年(1914年),鄂托克旗归绥远省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宁夏省政府成立后,在磴口正式设县。随后又擅自将沿黄河南到石嘴山、北至河套,长约200千米的狭长地带划入磴口县(包括乌海地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绥远省政府在黄河以东鄂托克旗地区设立野沃设置局,后改为沃野县,辖今海勃湾地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占领沃野县,划归宁夏,改名陶乐县。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3日,鄂托克旗和平解放。9月7日,鄂托克旗人民政府成立。当时,海勃湾地区属鄂托克旗第三区(阿尔巴斯)。是年,9月23日,阿拉善和硕特旗和平解放。当时,乌达地区为该旗宗别立巴嘎的一部分。该地解放之初,乌达地区属阿拉善旗管辖;海勃湾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的一部分;黄河渡口(石嘴山渡口)及雀儿沟一带属宁夏平罗县辖地;王元地以北属磴口县辖区。
1950年3月31日,成立阿拉善和硕特旗自治区人民政府,隶属宁夏省。1954年4月25日,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磴口县。1955年2月,海勃湾地区建立伊克昭盟卓资山(卓子山)矿区办事处,隶属伊盟。同年9月,宁夏省制撤销,自治区改归甘肃省管辖,后又改为甘肃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4月13日,将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改为巴彦淖尔盟,乌达地区仍归巴盟阿拉善旗所辖。1958年11月,建立阿拉善旗乌达镇。1959年4月,撤销卓资山(卓子山)矿区办事处,建立矿区人民委员会。
1961年7月9日,撤销乌达镇,建立乌达市,其区域除原乌达镇管辖地区外,将原阿拉善旗巴音木仁人民公社的部分地区划归乌达市。乌达市为巴彦淖尔盟辖县级市行政区域建制单位。同时,撤销卓子山矿区人民委员会,建立海勃湾市,以原卓子山矿区的区域为海勃湾市的行政区域。海勃湾市为伊克昭盟辖县级市行政区域建制单位。1967年1月10日,在海勃湾成立乌海市革命委员会,下辖海勃湾、拉僧庙、乌达3个办事处,为市革命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1975年8月30日,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与伊克昭盟的海勃湾市合并建立内蒙古自治区辖乌海市(地级),以原乌达市、海勃湾市的区域为乌海市的行政区域。1979年12月13日,海勃湾、拉僧庙、乌达3个办事处分别改建为海勃湾、海南(拉僧庙更名海南)、乌达3个市辖区(县级)行政区域建制单位。1982年1月1日,乌海市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称乌海市人民政府。